臺灣人的打包文化

我為愛情飄洋過海來到彼岸的臺灣。足跡踏遍臺灣每一個城鎮角落,感受兩岸不同社會現象所帶來的震撼與教育。發現兩岸雖然是同文同種,卻有許多不同的風俗習慣。其中一個最為普遍的現象是「食物打包」文化。

初到臺灣不久,第一次應邀參加一位親戚的喜宴。我懷著好奇的心理想看看臺灣與大陸的婚禮有什麼不同?那天發現來賓們同樣衣著光鮮亮麗,以及喜宴的會場佈置和程序也與大陸大同小異。

只是當酒宴上菜快要結束時,忽然看到服務小姐開始將一些塑膠袋和餐盒,還有一些紅色的細繩放在每個桌子上。這可是在大陸喝過許多次喜酒的我未曾見過的現象。我正在疑惑之時,看到同桌的一些先生女士們開始動作熟練地拿著塑膠袋,打包起自己喜歡的菜、湯和點心,不過打包之前會先問一下同桌的客人「這個請問你們還要吃嗎?」如果大家都說不吃了,他們便會打包。

旁邊一位阿婆很客氣的對我說:「小姐,你喜歡吃什麼都可以打包帶回去吃啊!」我靦腆地笑著說不用了。初來異地的我哪裡好意思打包,這可是在我家鄉從沒看過的事。一下子我們這桌就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幾乎一道菜都不剩,當時我心中讚嘆:真是厲害啊!我環視一下其他的飯桌,情形也都差不多。

在臺灣生活一段時間後,發現打包文化在這兒是一件極為尋常的習慣。不論大飯店還是小餐館,或是路邊攤,店家都會主動貼心地為客人提供打包的用品。甚至還有些學校的營養午餐,都會將未吃完的飯菜或水果給弱勢家庭的學生帶回家。我小時候學過的詩「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竟然在資本主義社會──臺灣得到最真實的詮釋。

現在我覺得打包文化真的不錯,也很必要,因為不會造成食物的浪費,且以身教讓孩子從小養成節省的美德。把吃不完的帶回家冷藏,隔餐加熱食用,既衛生美味又省錢,也響應了政府提倡的節能減碳,環保愛地球!

本文留言

作者Rainbow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