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稱為"三皇"。燧人(sùirén)(燧人氏)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火的發明者,有說法他為三皇之一。燧人氏是新石器初期河套附近一個母系氏族,他們以打獵為生,當擊打野獸的石塊與山石相撞時產生火花。燧人氏受到啟法,於是發明瞭鑽木取火。
燧人氏即是代表一個人物,有時則是幾個人物的合成;有時它更多的應該是一個氏族或一個部落歷史;有是又代表先民生活的一個時代,反映了人類飲食方面的一個時代的特色;是一個時代成就的反應。「燧人氏」這一詞彙的多義性,在中國上古神話中是普遍存在的伏羲為戲皇,神農為農皇也。遂人以火紀,火,太陽也。陽尊,故托遂皇於天。」
燧人氏——鑽木取火
燧人氏是傳說中發明鑽木取火的人,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記載。據《韓非子五蠹》記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民食果蓏 蚌蛤, 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日燧人氏。」《屍子》云::「 燧人上觀星辰,下察五木以為火。」《拾遺記》云:「遂明國有大樹名遂,屈盤萬頃。後有聖人,游至其國,有鳥啄樹,粲然火出,聖人感焉,因用小枝鑽火,號燧 人氏。」《古史考》云:「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實,山居則食鳥獸,衣其羽皮,近水則食魚鱉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腸胃。於使(是)有聖人出,以 火德王,造作鑽燧出火,教人熟食,鑄金作刃,民人大悅,號日燧人。」《三墳》云:「燧人氏教人炮食,鑽木取火,有傳教之臺,有結繩之政。」《漢書》亦有 「教民熟食,養人利性,避臭去毒」的記載。
清末著名學者尚秉和先生說:「火自無而有者也,其發明至為難能。燧皇感森林自焚,知木 實藏火,不知幾經攻治,幾 經試驗,始鑽木得之。其功又進於有巢,而即以是為帝號,可見當時之詫為神聖,而利賴之深矣。」又說: 「或謂火化而食始於庖羲,故以為號,豈知燧人既發明出火,其智慧豈尚不知炮食?況炮者裹肉而燒之,燎其毛使熟耳。在熟食中,燧人氏不僅發明瞭人工取火,而 且最早教人熟食。
尚先生在《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中還說:「由今追想未有火之先,凡肉皆生食,其有害於人而夭折者,不知凡幾,且 不知味。及得熟食,肉之腥 臊者忽馨香矣,草木實之淡泊寡味者忽甘腴脆關矣,水之冰者可燠飲,居之寒者可取溫矣。至黑夜燔柴以御虎豹,猶後也。當夫登臺傳教,廣播為用之時,萬民之感 為至粗之法。燧人去伏羲近,伏羲益發達美備耳。其創於燧人,無疑也。」尚秉和先生認為,戴慶幸為何如,真驚天動地之偉業矣。既有火則可冶金作刃及他器用。 未有火之先,凡器皆以石為之,今所謂石器時代也。」
最早的原始人,還不知道利用火,東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實還不算,就是打來的野獸,也是生吞活剝,連毛帶血的吃了。後來,才發明瞭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遺址上,已發現用火的痕跡,說明那時候已經知道利用火)。火的現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發,有火;打雷閃電的時候,樹林裡也會起火。可是原始人開始看到火,不會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後來偶爾撿到被火燒死的野獸,拿來一嘗,味道挺香。經過多少次的試驗,人們漸漸學會用火燒東西吃,並且想法子把火種保存下來,使它常年不滅。
又過了相當長的時期,人們把堅硬而尖銳的木頭,在另一塊硬木頭上使勁地鑽,鑽出火星來;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來。這就懂得了工人能夠取火(從考古材料發現,山頂洞人已經懂得人工取火)。是誰發明的呢?當然是勞動人民,但是傳說中又說成是一個人,叫做「燧人氏」。人工取火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從那時候起,人們就隨時可以吃到燒熟的東西,而且食物的品種也增加了。據說,燧人氏還教人捕魚。原來像魚、鱉、蚌、蛤一類東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辦法,就可以燒熟來吃了。
燧人氏又稱「燧人」,遠古人「茹毛飲血」,他鑽木取火,教人熟食,是人工取火的發明者。關於他的神話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從利用自然火,進化到人工取火的情況。《尚書大傳》云:「遂人為遂皇,伏羲為戲皇,神農為農皇也。遂人以火紀,火,太陽也。陽尊,故托遂皇於天。」
遠古時代以燧木取火的氏族,又稱「燧明國」,不識四時晝夜。其人不死,厭世則升天。國有燧木,又叫火樹,屈盤萬頃,雲霧出於其間。有鳥若鶚,用咀去啄燧木,發出火光。有位聖人,有位聖人,從中受到啟發,於是就折下燧枝鑽木取火,人們就把這位聖人稱為燧人氏。《太平御覽》卷八六九引《王子年拾遺記》:「申彌國去都萬里。有燧明國,不識四時晝夜。其人不死,厭世則升天。
國有火樹,名燧木,屈盤萬頃,雲霧出於中間。折枝相鑽,則火出矣。後世聖人變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萬物;乃至南垂。目此樹表,有鳥若{號鳥},以口啄樹,粲然火出。聖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鑽火,號燧人氏。」同書卷七八引《禮古文嘉》云:「燧人始鑽木取火……遂天之意,故為燧人。」又有「燧人氏夏取棗杏之火」的傳說(見《藝文類聚》卷八七引《九州論》)。今河南商丘流傳有「燧人擊石取火」的活神話。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