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雜技演出用的煙火器:霹靂火球
在宋代雜技的演出中,使用煙火烘托氣氛十分頻繁。像東京寶津樓諸軍百戲的出演就是這樣的典範:在大起的煙火中,扮鬼神者,口吐狼牙煙火。或就地表演放煙火,或煙火湧出,人面不相見。表演「七聖刀」,或煙火散處,青幕圍繞,列數十個戴假面、著異服的神鬼塑像……
遁人變物,幕間轉換,全仗煙火爆發迷漫,這顯示了煙火施放的專深程度。臨安就有施放煙火的專業藝人陳太保、夏島子。百戲的出演,豪門的慶賀,主要是由像他們這樣的煙火藝人承擔煙火的施放。
宋代的大型成架煙火
在專業的煙火施放過程中,新的煙火節目不斷設計出來。如在市場上出售的有果子、人物等種類的「成架煙火」,其構造是將多種菸火串連在一起分若干節,置放在高架上點放。它是後來特別流行的「煙火戲」的前身。
成架煙火,需要設計火力的久暫,藥線的遲速,排列組合火藥的遠近,製造複雜,耗費巨大,但視聽效果卻甚佳。南宋宮廷製造的成架煙火最為精巧,外形如一大屏風,上畫鍾馗捕鬼之類市民喜聞樂見的形象,內藏藥線,一一點燃,連百餘不絕……
還有一種「藥發傀儡」,它是將折疊的紙制人物,由火藥引線燃燒,點燃花炮,將他們射向空中之後,藉助火藥的爆炸、燃燒力量,使紙制人物,旋轉起來,煞是好看……
施放藥發傀儡,在宋代城市中之所以成為一個獨立的行當,是由於施放煙火的專業性較強,沒有專門的技能是駕馭不了的。像東京藥發傀儡卓有成就者,就有李外寧、張臻妙、溫奴哥等。
眾多藥發傀儡藝人聚集在一個城市中,琢磨切磋,互相競爭,勢必使藥發傀儡樣式百出,無比生動。像東京「浴佛節」時的寺廟中,一高二尺多的佛子,在金盤中能周行七步,就足以使觀者愕然。
這無疑是藥發傀儡藝人的精心之作,它使人更加理解為什麼在多達七十餘種的「大小全棚傀儡」中,藥發傀儡能穩穩地佔有一個席位,答案只有一個:藥發傀儡的娛樂性是其他伎藝節目難以替代的。
更好玩的是,煙火伎藝人利用火藥燃燒時產生的氣體向外噴射時的反推力圍繞一個軸心旋轉的原理,製造出了旋轉型煙火玩具「地老鼠」。在南宋理宗初年的上元節,宮中燃放煙火時,「地老鼠」逕竄至恭聖太后座下,使恭聖太后驚惶起來,意頗疑怒……
然而從中可以看出,「地老鼠」是十分逼真的,它不僅能噴火,還可以被反力推動著在地面上橫衝直撞地亂跑,使見慣各式慶典煙火的恭聖太后也亂了方寸。不過,「地老鼠」作為煙火的一個特殊品種,影響是很大的,不僅宋以後的歷代都將其保留下來,而且在18世紀就傳到西方。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