鐺、鐺、鐺 30年代老北京的交通(組圖)

珍貴舊影:30年代老北京的交通

北京從民國十四年(1925年)的時候就有了電車,因為司機的腳下有一個腳蹬的鈴鐺,司機一邊開車,一邊用腳踏出有節奏的鐺、鐺、鐺的聲音。因為老北京的街道狹窄,有軌電車又多在繁華商市區行駛,軌道上有時經常有身挑肩扛的人佔道走路,銅鈴的響聲就如同當今的汽車喇叭的作用,老百姓便用鐺鐺車當做有軌電車的代名詞了。

當然老北京的街面上還有少不了的黃包車,有錢的居民也有了屬於自己的自行車。各類汽車也是往來穿梭,絡繹不絕。

前門火車站修建於1906年,共有三座站臺,其中兩座是風雨棚。候車室在車站的兩端,普通旅客在站內大樓候車,頭等艙、二等艙則備有專用候車廳。站內設有問事房、客票房、行李房、公用電話、廁所、無線電報等。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