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小學生自認「不幸福」(圖)

漫畫 彭翠琳

培優學的太累 玩耍時間太短 父母陪伴太少

如果問2012年最熱的流行詞,那一定是央視記者調查時的提問——「你幸福嗎?」小孩子裡眼中的幸福又是什麼?近日,記者模擬央視式調查問卷,對武漢中華路小學、八鋪街小學、鐘家村小學、十里鋪小學、花橋小學的500名二年級和五年級學生進行了調查,根據學生填寫的調查問卷表,三成學生坦言自己不幸福,排名前三的理由是:培優班上到「麻木」、每天玩耍時間不足兩小時、父母常常不在自己身邊……

調查

學生心中的「幸福」定義很簡單:有很多玩具、交到很多好朋友、得到老師的表揚、考試拿到100分、外出旅行……

「我覺得自己既幸福,又有點不幸福,我好糾結啊。」五年級的涵涵說,每次考試拿到高分都會有「獎勵」,要什麼東西媽媽都會買;小提琴拉得很棒,經常得到別人的表揚;從三年級開始就是班長,在老師、同學眼中自己是「小模範」……「這些讓我感到很幸福,但維持這些榮耀又讓我覺得好累,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要做到最好。」

從500張幸福問卷的分析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是幸福的,快樂是生活中的主題。但也有142名學生表示並不幸福,其中26名是二年級學生,佔兩成;升至高年級,隨著思想的成熟及學業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學生感到不幸福。

而不幸福的主要原因,六成孩子表示:因為培優、上各種輔導班,佔據了大量玩的時間,每天玩的時間不足兩小時;即便不培優,也不知道要玩什麼,因為父母沒有時間陪伴自己。

分析

「到了五年級還有什麼幸福可言!」10歲的詩詩說,每天都被培優佔得滿滿的,玩耍時間通通被「剝奪」。「早上6點就得起床上學,在學校呆到下午6點,放學後還不能直接回家,得到培優班老師那裡寫一個半小時的作業。」詩詩坦言,最難熬的是雙休日,每週六上午7點半~9點半補習語文,10點半~12點半補習奧數,下午1點半~4點半補習英語;每週日上午8點半~12點練習書法,下午1點半~4點半學習圍棋,晚上6點~8點補習奧數,雙休被排得滿滿噹噹,根本沒時間休息和玩耍。

每天玩耍時間少於2小時

「我根本就沒有時間玩,每天只能玩半個小時。」8歲的俊俊說,從上幼兒園起,每個週末媽媽都會帶自己去學英語。俊俊的媽媽是一名護士,平時工作很忙,但對俊俊的學習從不馬虎。二年級的第一次考試,俊俊語文考了95分,數學89分,在班上排名18,這立即引起了媽媽的重視。她特地買了2本數學輔導書、1本語文輔導書,做完家庭作業後,還要額外做她佈置的作業。「我很想媽媽能和我玩,陪我下像棋,可她總是說要我好好學習,爭取下次考進前10名,再下次考進前3名。」

玩本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感到不幸福,多半是由於玩的時間被削減。從142名學生的「不幸福」問卷中,83名學生表示玩耍時間少於兩小時。俊俊說,「成績有進步,才能獎勵玩半小時的電腦,感覺每天都沒時間玩耍。」

父母陪伴時間太少

「爸爸每天都回來得特別晚,很少有時間陪我玩。」八鋪街小學五年級的曉傑說,爸爸在一家攝影樓上班,平時都要忙到深夜才能回家。

在142份「不幸福」的調查問卷中,96個孩子選擇「父母偶爾陪自己玩幾個小時」這一項佔七成,「希望父母多陪陪自己」既是每天泡在培優班裡孩子的心聲,也是「流動花朵」們內心的呼喚。

觀點

華中師範大學教科院教授範先佐認為,隨著年級的增高,學業壓力增大,學生的幸福感指數降低,調查結果顯示有三成學生感到「不幸福」,符合現今教育的實際情況,這也反映出我國的教育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局面。家長應多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不要一味向他們施加學習壓力,培優也要把握「適度」原則,留更多的時間給孩子自主支配。

「幸福是一種源自內心的滿足,孩子們的生活沒有目標,缺乏自我要求,感到孤獨才會依賴外界的陪伴。」十里鋪小學三年級語文老師秦瑤說,愛讀書的孩子內心也會充實得多,班上有一個孩子,父母都在裝修市場工作,但每週末都抽空去送她上舞蹈班和繪畫班,在她看來這也是一種幸福,父母「送」她去,這個行為就讓她感到很滿足。

(本文略有刪改)

本文留言

作者楊靜雅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