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養老兩極分化迫在眉睫!

星期天開車回了一趟農村的家,正好碰見幾個八十幾歲的老太太在家打牌;其中有個老太太為輸了兩毛錢而著急;於是開玩笑地說‘輸的算我的,贏的歸自己’;並拿出一把硬幣放到桌上。結果老太太們都說自己有錢,而且還說比原來強多了;因為現在每個七十歲及以上的老人每月都有75元錢的政府補貼了,這比原先依靠子女給錢的確是不一樣了。而這位輸錢著急的老人我知道,因為他唯一的兒子病逝了;而孫子又剛成家立業,所以才把錢看成比命貴。最後通過瞭解,原來今天的農村老人也是兩極分化

如我村是一個近百人的小山村,而八十多歲的老人竟然差不多有十人;這其中一人是抗美援朝的兵,所以每月有近二千元的補貼費;再加上每月這每個老人的75元老人補貼費,他應該是我村老人中補貼費最高的人。還有一位烈屬的媽媽,每月也有一千多元的補貼費;再加上這每月75元的老人費,同樣也是生活得很安逸的人。同時村裡還有兩個八十多歲的孤寡老人,村裡為他們辦理了農村低保;一個月大概也有二百左右的補貼費,再加上這每月75元的老人補貼費;生活應該是緊巴巴的。剩下的老人就都只有每月75元的老人補貼費,而其它的來源就依靠子女的孝順。正因為如此,如果子女不孝順;這農村的老人兩極分化得同樣厲害,因為有的生活富富有餘;有的卻是勉強度日,有的卻連度日都難。

後來碰到勞動局工作的堂弟,他說中國僅2成多老人主要靠養老金生活;剩下的老人真的就不知道如何生活,因為有很多老人都不在當地;就連老人補貼都沒有,所以中國社會是年輕人各顯神通;而老人同樣也是各顯神通。我聽了這話無語,因為我也不知道如何實現我們社會老人幸福。

近日在聯合國人口基金與全國老齡辦聯合舉辦「21世紀人口老齡化:成就與挑戰」論壇上,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處代表何安瑞在主題發言中介紹;在中國,老年人口到2050年預計將達到4.3億;佔總人口超過30%。2050年每3個中國人中就將有1個老人。而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的調研報告顯示:到2010年,中國老年人中有24.1%主要經濟來源為離退休養老金;40.7%老人依然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另外以低保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老人,這10年也由1.6%增加到了3.9%。而與西方國家比較來看,在社保事業健全的發達國家養老金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收入來源。正因為如此,今天的中國老人需要孩子孝順的還是多數;因為依靠孩子才有經濟來源。就如同現在城鄉老人中如果沒有養老金,僅靠每月幾十元的老人補貼如何生活;這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然而今天的中國人卻沒有古代中國人孝順,因為社會自私自利使得整個社會的道德沉沒;所以孝順的孩子還真的不是很多。再加上現代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所以生活困難的孩子又如何能孝順老人呢?正如北京大學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中國老年健康影響因素跟蹤調查」顯示:在中國,女兒要比兒子更孝順。也就是說在老人的成年子女中,女兒孝敬父母觀念指數平均比兒子要高出18%至35%。女兒與老年父母的情感關係要比兒子好30%。女兒女婿照料高齡老人的滿意度要比兒子兒媳照顧高出45%。而只有女兒的老人,死亡率比只有兒子的老人要低10%左右;這一點農村比城鎮更為明顯。

由於沒有養老金的老人更沒有醫療保障,所以疾病比生活更困難;而高齡化將伴隨出現養老的三大棘手問題:貧困,疾病,失能。一個人在80歲以後,失能進展非常快;面臨多種疾病威脅,以及養老金可能入不敷出的窘境。這就是我們社會很多老人希望能快速死去的原因,因為貧困、疾病與失能幾乎是齊頭併進;所以它成為中國老人的頭等大事;現在很多老人寧願「孤寂」,也不願意貧困、疾病與失能;這是絕大部分老人最害怕的事情,因為到時還真的有‘生不如死’的感覺。

是啊!空巢或獨居對於八十歲以下的身體健康老人無所謂,可八十歲以上與身體不健康的老人就有問題;而中國目前的就業模式根本不能滿足以兒女、以家族為基礎的傳統養老模式的存在,而目前所有社會資源的養老全部是當成生財之道;因而沒有經濟來源的老人根本沒有能力享受這些社會資源。正因為如此,如果使老人有經濟來源成為我們社會的當務之急;因為它是解決養老兩極分化迫在眉睫的問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汪華斌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