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藏書家的故事(圖)


(網路圖片)

中國現吁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文選》,是梁昭明太子蕭統編纂的。《梁書》中有他的一篇傳記,說他:「引納才學之士,賞愛無倦。恆自討論篇籍,或與學士商榷古今。」

他在宮中藏書達三萬卷,日夜苦讀:「歷觀文囿,泛覽辭林,未嘗不心游瞑想,移晷忘倦。」(見《文選.序》)他把一切可用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讀書、藏書之中了。

明代胡應麟是一位知名學者。他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曾談及自己聚書的艱辛:「窮搜委巷,廣乞名流,買之故家,求諸絕域,中間解衣縮食,衡虐困心,體膚筋骨,靡所不憊。」他不但藏書,還充分利用書籍,寫出了《詩藪》一書。

明代著名藏書家澹生堂主人祁承業,有一枚藏書章,上刻著:「澹生堂中儲經籍,主人手校無朝夕。讀之欣然忘飲食,典衣市書恆不給。後人但念阿翁癖,子孫益之守弗失。」

祁家的書後來被黃梨洲、呂晚村大捆大捆地買去。呂還為此作了一首詩:

阿翁銘識墨猶新,

大擔論斤換白銀;

說與痴兒休笑倒,

難尋幾世好書人。

明代浙江人胡震亨藏書萬卷,日夕搜討,凡秘籍僻本中有遺誤之處,都一一做了校正,人稱「博物君子」。

胡在固城任教諭時,上司提他為德州知府。他在公文下面批了一首詩,其中有「自愛小窗吟好句,不隨五馬渡江來」二句,托病不赴任。

明代浙江藏書家王文祿生性愛書,遇有異書則傾囊購買,親手校勘。天長日久,藏書漸豐,便貯於一藏書樓中。一次,書樓遇火,眾人搶救,王文祿大喊:「請奮力救書,其他不必管!」

清代浙江藏書家呂撫,幼年苦讀家中藏書。不久父母離世,兄弟分家,他不要房屋良田,獨要父親的藏書。此後自己又不斷地購買書籍,筑「逸亭」以藏書其中,成了一個知名的藏書家。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