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低為什麼會讓人感覺惶恐不安?答案並不複雜。在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面前,收入高低或許並不是決定幸福度的唯一因素,但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近日,一份調查引髮網友關注,調查內容為「月薪多少會讓你在相應的城市生活不惶恐」。數據顯示,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需9000元左右,而成都、大連等二線城市則在5000元上下浮動。
月薪低為什麼會讓人感覺惶恐不安?答案並不複雜。在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面前,收入高低或許並不是決定幸福度的唯一因素,但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有錢未必會幸福,但沒有錢肯定不幸福這是「9000元的不惶恐」命題存在的最大合理性。
因為收入和消費最能直觀反映生存狀態。不說別的,單單一套動輒上百萬乃至數百萬的房子,就足以透支一個人從青年到老年的全部收入。對於大多數工薪階層來說,要在城市中立足,就不得不成為房奴,每月收入中的很大一塊,不得不去償還銀行貸款所謂「年輕人不該過早買房」之類的價值判斷,其實都是紙上談兵在現實的語境下,沒有房子何止是「未來的丈母娘不答應」,生存都成問題,遑論下一代的教育和應有的人口福利都與一紙房產證息息相關。
「哥買的不是房,是安全感」,很顯然,「9000元的不惶恐」期許的也不是高收入,而是一種歸屬感。由此,大抵可以做出如是推斷:當收入足以支撐充沛且有質量的物質生活時,安全感與收入無關;可當收入不足以供給衣食無憂,那麼安全感就一定與收入有關「不惶恐」就是可以物化的經濟指標,具體是7000元還是9000元,還要看個體期望值。由此,就站在了道德的悖論上,卻趨向了生活的真實尺度。問題的關鍵在於,收入差距的擴大,社會兩極的分化,階層與階層之間流動困難,窮人變富越來越難,社會性機會越來越稀缺,導致「9000元的不惶恐」在很多時候注定是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
前些時候,求是雜誌社旗下《小康》雜誌和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聯合開展的「2011中國人幸福感大調查」顯示,近四成的中國人感覺不幸福。就「對於提升公眾幸福感作用最大的五個因素」這個問題,參訪者給出的答案依次是「提高工資水平」、「降低房價」、「提高醫保水平」、「改善醫療衛生服務」等。由此可見,收入高低、生存壓力和社會保障,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仍然是決定國人幸福強度和安全感的一個關鍵因素。換言之,如果收入分配不公、勞動報酬佔GDP比重太低、「工資漲不過CPI」……得不到根本有效的救贖,「月薪九千不惶恐」的精神愉悅,終歸是「霧裡看花終隔一層」、「水中望月觸手成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