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買成品油為啥跟美國比「裸油」的價

作者:陳一舟  2011-04-09 12:2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國家發改委再次上調汽油柴油價格。發改委表示,成品油的銷售價格分為「裸價」和「稅」,按銷售價格算,美國全國平均6.38元人民幣,加州7.02元人民幣(均按現行匯率計算),略低於我國,但如果按不含稅的價格算,全美平均5.64元人民幣,我國為4.66元,還是低於美國的。且我國的油價遠遠低於歐洲,可以說,除了產油國,我國成品油的不含稅價格是最低的。

早在2009年,中石化方面就曾宣稱中國裸油價比美國低。倒也不是虛構,因為有數據為證。這種邏輯看上去沒啥問題,但仔細一想卻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裸油價終歸只是一個「專業術語」,裸油價再低,對於消費者來說也沒有任何意義。這就等於是讓我們購買使用著含稅的汽油,卻去跟美國人比不含稅的價格,然後得出一個「低於美國和歐洲」、需要進一步「與國際接軌」的漲價有理結論。

裸油價低於美國,但國人的實際消費支出和承受壓力卻遠遠大於美國。美國每升油只有平均0.74元人民幣的稅負,而中國每升油的稅負卻達3元人民幣以上,這便是現狀。既然銷售價格在不斷地與國際接軌,那麼在流通和銷售環節領域的各項稅費也該「接軌」降下來,在高稅負之下,去跟美國比「不含稅的價格」,本身就是站不住腳的。

其實,無論是含稅的汽油價或者是不含稅的汽油價,跟美國或者歐洲發達國家都沒有什麼可比性。首先在於,國內石化行業是一個壟斷市場,壟斷產品的價格並非由市場供求雙方自發調節,並不能反映市場的真實情況。另一方面,美國是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我們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和消費能力都大大低於美國人,怎麼去比?同樣的價格,在美國合理,在中國就不合理。因為商品的價格與民眾的承受能力緊密相關,一旦不成比例,就說明價格中可能有水分。中國水平的收入去承受美國水平的油價,怎麼看都令人無語。

需求的增長以及對外原油依賴度的提高,為成品油價格持續上調奠定了基礎。成品油漲價並沒有「原罪」,問題的關鍵在於:其一,全球經濟一體化下國內商品價格不斷與國際接軌,但國際化的價格仍附著著「不國際」的過高稅費,導致民生壓力過重;其二,國民收入增長和社會保障提高的速度滯後於經濟增長的速度。在通脹壓力下商品價格全面上揚——「發展中」的收入與「發達」的消費水平「聯姻」,出現「矛盾」是必然的。這才是「含稅油價比美國高」背後的真問題。從這個角度上說,降低稅負和提高民生收入,在「含稅油價比美國高」的語境下,已經成為很迫切的重要課題。

来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