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將於維也納首演(圖)

著名臺灣女作曲家潘曉南創作的《琵琶行》十三號將在維也納首演。演出特別請到八十年代在大陸成名的著名琵琶演奏家潘靜女士首演。

圖片:著名琵琶演奏家潘靜女士。(天溢提供)

八十年代來自臺灣,在德國深造後留在斯圖加特的一所音樂學院任教的女作曲家潘曉南女士,今年以白居易的「琵琶行」為題創作了一首現代風格的琵琶作品。本週六,十三號,將在世界音樂之都奧地利維也納首演。這次演出將由曾經留學德國、奧地利臺灣著名女指揮家黃智惠女士指揮。還不僅如此,這次首演還特別請到八十年代在大陸成名的著名琵琶演奏家潘靜女士。

潘靜女士曾經師從中國大陸四九年後第一個獲得國際獎的琵琶演奏家王梵陛先生。八十年代末期移居歐洲及臺灣,如今在三個地區都留下了很多樂迷。在潘靜女士到斯圖加特排練這首樂曲後,記者採訪了潘靜女士。她對記者說,「曉南寫的這首《琵琶行》我還是很喜歡的。我們這次在維也納第一次演出,也是首演。這首曲子和古典音樂,和琵琶的古典音樂是有一些區別,但是它又不失為是古典音樂,也就是傳統音樂的一種發展。這就是說它在傳統的音樂基礎上又加入了現代作曲的模式。我覺得把琵琶的技巧,還有它的曲式、音程都詮釋的非常好。所以我是蠻喜歡這首曲子的。」

關於這首曲子的特點,潘靜女士介紹說,「這首曲子是按照白居易的‘琵琶行’這首詩的寓意創作的,所以它可以說算不上是非常非常新的現代音樂。但是它加上了現代音樂的詮釋,然後因為它有古典詩詞的意境,所以還算是傳統音樂一類的。」

關於這首把中國音韻和西方現代技術結合在一起的創作,歐洲聽眾是否能很容易接受,她說,「琵琶這件樂器,因為它是十二平均律的樂器,所以我覺得對於西方人的耳朵來說,他們能夠聽進去琵琶。而且這首曲子,她在寫的時候不光是有很多七聲音階,五聲音階,還有很多半音,在琵琶技巧上也有很多新的突破。尤其是中間有一段,按照西方圓舞曲的感覺,三拍的圓舞曲,但是是用五聲調式寫的圓舞曲。所以我覺得是一種滿創新的東西。」

據記者瞭解,作曲家潘曉南、演奏家潘靜、指揮家黃智惠形象出眾、風格迥異,十三號他們在維也納聯袂向歐洲民眾展現的將不僅是中國音樂和詩境的古典美,而且也將展現來自不同地區的中國女性所獨具的東方美。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特約記者天溢由德國發來的報導。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