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跌跌不休 投資者信心盡失

中國股市持續走低,9月26日大盤再度跌破2000點心理關口,投資者信心盡失。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5日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股市存在長期制度缺陷的結構性問題,由於08年的政府刺激經濟政策,四萬億投資所帶來的後遺症太大,因此他堅決反對政府出臺政策救市。

中國股市年初2212點開市,一度漲至2478點高位,但是近幾個月來卻持續下跌,整數關口連續失守,自8月20日盤中失守2100點時隔僅一個月後,9月26日大盤再度跌破2000點心理關口,創下2009年2月3日以來新低。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表示,造成中國股市持續低迷的原因有中長期結構性的問題,也有週期性調整所產生的波動問題,更有全球對未來預期所帶來的外部性問題。

孫立堅(錄音):週期性的問題呢就是整個資本市場,資金的一個進進出出,可能就會和現在的一個經濟形勢、企業利潤、貨幣政策的鬆緊都有關係,而這些東西都跟著經濟週期在波動。外部性的因素就是全球對未來預期的改變會影響到中國股市的情緒,這個也會跟著人家走,甚至也會出現一些資金的離場。主要的就是中國股市的支柱還是在於好的企業,這個良好的表現這是關鍵,而不能通過反週期的政策出來,或者多投點錢,它會帶來短時間的這種效應。但是因為結構性的問題不解決的話,長期的效應是顯現不出來的。

孫立堅還表示,如果中國股市有退市的機制,股民在選擇股票時,會按照公司營利的高低,安心的去尋找有投資價值的潛力股,可以理性投資獲取穩定可持續的財富增長。

孫立堅(錄音):現在問題是好壞股都混在一起,魚目混雜就造成了中國的資本市場總是投機的性質,這個就是結構性的問題,要把好的企業留在中國的資本市場,而現在因為我們的一些缺陷,沒有做到這一點。但當初沒有退市機制,現在提出來,一下子要它來承擔這退市的風險,這個當中怎麼來處理好這個問題。現有的股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怎麼樣來緩解,因為這個東西都是需要一個智慧,短時間內不能夠解決的問題。

孫立堅還指出,中國股市不能光靠政策作用,關鍵還是要企業自身的創造財富的能力。因此他堅決反對由政府投資幾個幾萬億的大工程的政策來救市。

孫立堅(錄音):股民還是跟政府政策走,他也不看這企業好不好,他發現政府現在是重視消費,那麼他就是炒作消費板塊,你就會看到消費板塊帶動整體股市的上升。但是你真正要捫心自問這消費板塊有多少企業是真正能把消費行業做強做大的。資本市場應該是為股民創造財富,但是現在倒過來由企業創造財富的功能,變成由股民資金的進場,不是一個資金帶動的實質效應。企業才是創造資本市場活力的根源哪,如果沒有好的企業沒有好的業績表現,那麼這個資本市場一定就是一個零和博弈就是沒有任何財富增長的效應。

孫立堅還認為,政策是不可持續的,08年的政府的四萬億投資,帶來後遺症,比方說地方債的問題,還有房地產的投資過度集中的問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