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鄭義:我看滇池是死定了

作者:鄭義  2012-09-30 12:3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八月中旬,南方新聞網報導了一則關於滇池水污染的消息,題目是《滇池治理近20年投入逾百億資金水質依舊遭質疑》。其由頭是,幾天前,有關部門在滇池保護條例中加進了收取生態保護費的條款,引起輿論大嘩。記者形容「如投入滇池的一塊巨石,浪花四濺板磚紛飛。」

加收生態保護費的原始方案主要是對滇池附近的企業和市民收費,因為滇池治理投入巨大,政府財政無力全部承擔,另外,通過收費,也讓企業和市民認識到滇池與自身息息相關,喚起大家的環保意識。但是,昆明市市長張祖林建議,要對滇池流域6個縣區的酒店、旅社入住者,按每人每天10元的標準徵收滇池生態資源保護費。這每天十元錢的附加收費,有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來普遍質疑。在抗議聲中,當局很快就表示要進一步研究、考慮。爭議之焦點是徵收環境保護費究竟是為保護?還是著眼於錢本身?前車之鑒是古城麗江,徵收保護費之後,環境並未得到有效的保護,反而因過度開發,商業氣息過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予黃牌警告。

堅決反對收費的一位代表人物是張正詳,就是那位2009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滇池衛士」。他對南都記者表示,滇池治理投入高昂,但是公眾對於這筆巨額資金的使用並不知曉,政府再度向公眾收生態保護費,在聽證中也沒有像他這樣真正代表民意者,更談不到對於資金使用的監督。

滇池治理有二十多年歷史了,投入資金已經上百億,效果如何呢?官方說水質惡化趨勢得到遏制,雲南省當地媒體說:一個又一個五年過去,滇池水質依舊,惡臭更甚。那末,人們不禁要問這樣一個淺顯的問題:錢都到哪兒去了?

官方並沒有完整回答這個問題,局部的披露是,有大筆資金用於了各種實驗。幾所著名大學都曾經在滇池實施過污染生態的實驗,項目資金都不在少數。比如清華大學曾建立了一個十平方公里左右的實驗區,花費達2600萬元,成本太大,不宜推廣。這還算是花錢少的。某院校花了9000萬搞一個實驗項目,初期有效果,但兩個月不到,實驗區又恢復原樣。武漢大學的魚類實驗,也沒有明顯效果。「滇池衛士」張正詳的情緒較為激烈,他直截了當地說,各種遊說治理滇池的人「都是來圈錢的」。從當今中國社會和大學的腐敗風氣來看,張正祥的指控也許並非空穴來風,但我想說的是,如果打算拿錢來砸,有再多的錢也治理不了滇池污染。我怎麼就膽敢如是說?讓我來引證兩條雲南人的意見:首先是張正詳所列出的四條法寶:取消採礦、取締化工農藥屠宰塑料企業、轉移花卉基地、趕走房地產開發。他口氣堅定地說:「只要真正做到這四條,滇池不治自清。」我很敬佩張正祥先生,他是少數真正瞭解情況、有真知灼見的人。第二條是,雲南大學有學者曾做了一個生態經濟學課題,就是把環境貨幣化,然後再按照一般經濟學投入產出來算一算大帳,其結論是:整個滇池流域產業收入,抵不上對於環境的破壞,也就是說,完全是個賠本買賣。我也要向這些學者致敬!十多年前,我在《中國之毀滅》中就以生態經濟學方法算過一筆大帳,結論是,中國資源環境之破壞,遠遠超過了GDP總量,也就是全國辛苦一年,實際上是負收入。這話在十多年前有點聳人聽聞,沒人願意聽。長江黃河值多少錢?滇池渤海值多少錢?這都是可以計算的。我常常想:為什麼就沒有一所著名大學或者全流域著名大學聯合起來做這件造福子孫、流芳千古的事情呢?

2012年9月25日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