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伏羲的傳說(圖)

 2012-09-27 13:5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伏羲(生卒年不詳),又稱宓羲、庖犧、包犧、犧皇、皇羲、太昊等,《史記》中稱伏犧,傳說中的中國古代君主。華夏太古三皇之一,與女媧同被尊為人類始祖。有關伏羲的神話傳說很多,這裡僅摘取其中之一。

傳說盤古開天劈地之後,天下仍然十分荒涼,人們愚昧無知。玉皇大帝便派聖母帶仙犬下凡管理人間,居於華胥之地(今陝西藍田)。有一年雷公神發怒,河水氾濫,人們遭遇巨大的災難。聖母就化身為一位美麗的姑娘,世稱華胥姑娘,前往雷澤國(甘肅境內)說服雷公不要隨意發怒,危害人間。

一路上,聖母娘娘歷盡千辛萬苦,才來到雷澤國附近,突然發現地上有一巨人腳印,因此心動。哪知這一凡心感動了天上的彩虹,便飛下來繞住了聖母。恰巧雷公在此,便領著聖母進了華池,聖母因與虹交懷孕,在成紀生下伏羲,而其實為大風國雷神之子。後人為紀念華胥姑娘踩巨人腳印生下伏羲,至今豫東猶遺俗稱「擔經挑」,即「巫舞」的習俗。

伏羲自稱「風」姓,「風」便成了華夏民族的第一個姓字。後雷公聽從了華胥姑娘的勸說,便改邪歸正,不再隨意發怒危害人間。從此,天下便安樂太平、五穀豐登了。

史說伏羲

唐代歷史學家司馬貞的《補史記·三皇本記》中寫伏羲「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結網罟以教佃漁,故曰宓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有龍瑞,以龍紀官,號曰龍師。作三十五弦之瑟。」這對伏羲文化的內涵和核心內容作了清晰豐富的描述。

伏羲生於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徙治陳倉,定都於陳宛丘(今河南淮陽)。相傳伏羲教民結網,漁獵畜牧,製造八卦等,亦傳說伏羲創文字、古琴。《中國姓氏大全》載文稱:伏羲氏、女媧皆風姓。伏羲移都於宛丘,實際是大風國氏族部落與宛丘國氏族部落合併之國。國力強盛時,其勢力沿著淮河的北岸向黃河中下游流域發展。

據史料推測,女媧是母系氏族部落的首領,而伏羲則是父系氏族部落的盟主。伏羲與女媧的結合,乃是兩個氏族部落的結合。神話傳說二人以兄妹相稱,伏羲在壯大自己的同時建立了許多方國,並將有功之臣封於各地建立氏族方國,按賜其姓氏計有30多個方國。

據史載,太昊之墟,古宛丘之地,神農都之,始為陳。陳,舊也指伏羲舊都,後神農氏仍將伏羲舊都宛丘立為國都。伏羲氏「都宛丘,創八卦,立禮教……制嫁娶之禮」,史稱「百王之先」,並創造了「龍」為華夏族圖騰。龍,其形含數種動物特徵,正說明當時多個民族部落的融合,因此淮陽舊有「龍都」之說。

伏羲自稱風姓,並分封氏族賜姓,開創了中華歷史上取名立姓的先河,使姓氏在後世不斷發展,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陳地淮陽作為姓氏的發源地,有許多當今大姓來源於此,如陳、李、袁等姓。而從這些大姓中又分別演變出幾十個姓氏。因此,如今的周口成為眾多華人尋根問祖的熱土。

定方向

相傳上古時候,距今約六千年前,那時人煙稀少,伏羲在宛丘,也就是現在河南淮陽這地方,教人打獵捕魚過生活。後來,人逐漸多了,伏羲挑選了一批打獵捕魚的能手,讓他們去東西南北四方,再開發一些疆域。

有人怕山高路遠,迷失方向,這時見伏羲背了個竹籃出來,對大家說:「我領你們去吧,不用怕的。」有人問伏羲:「你帶個竹籃幹什麼?」伏羲說:「裝東西。」人們不禁感到奇怪,問:「東西怎麼能裝呢?」伏羲說:「當然能,東屬木,西屬金,木和金兩樣在籃裡怎麼不能裝呢?」有人問為什麼不能裝南北,伏羲說:「南屬火,北屬水,火燒籃,裝水漏,水火又不相容,當然裝不得!」原來是這樣!眾人又問:「東西怎麼分呢?」伏羲說:「東方屬木,西方屬金。日頭出東落西。」又有人問:「南和北怎麼分呢?」伏羲說:「南面屬火,北面屬水。南熱北冷。」從此,人們就認清了東南西北的方向,擴大了活動範圍。

施教化

典籍中記載的伏羲是「教化」的始祖,他教化百姓,育民福祉。史載「伏羲氏之世,天下多獸,故教民以獵」,伏羲發明網罟,教民用以捕魚獵獸,大大提高了人們的漁獵能力;捕獲獵物多時,一時食之不盡,便教人們牧養六畜;以火煮熟食物後,先祭祀天地和神祇然後才食用。他觀天文,創曆法,定節氣,傳授人民物候知識,教人們農耕稼穡,從此風調雨順萬物安泰。

正姓氏。伏羲始「正姓氏」、「別血緣」,他首先自定「風」姓,從此,姓氏的概念以定制的形式規範下來,華夏九州的部落民皆有姓氏。伏羲正姓氏其實質提示人們要返本報祖,要遵循天道。告訴人們要敬天,人之本也,要敬奉上帝,認為上帝創造了世界,創造了人;祭祖,人之源也,要不忘祖先,做人要知本源,才能生生不息。這裡也可以看出中華文化「敬天祭祖」的博大內涵。

制嫁娶。《呂氏春秋》記載:「昔大古嘗無君矣,未有三綱六紀,其民聚生群處,知母不知父,無親戚、兄弟、夫妻、男女制之別。」針對當時情況,伏羲在正姓氏之後,就開始規範「制嫁娶,通媒妁,以重人倫之本,而民始不瀆」的婚姻制度,推行夫妻制,定下了不得亂倫、近倫的嫁娶之禮,結束了中國遠古的亂婚、雜婚時代。《新語》記載伏羲「以定人道,民始開悟,知有父子之親,君臣之義,夫婦之道,長幼之序。於是,百官立,王道乃生。」

伏羲對於先民的教化思想是中華民族文明傳承的象徵,把人們從原始社會中脫胎出來,推向了文明社會。當時有柏皇、赫胥、陰康等人同來輔佐伏羲,伏羲念眾人相助教化人民,可封之以地,授之以官,因為有神龍降臨,就以龍紀官名。北宋劉恕《通鑒外紀》記載:「太昊時有龍馬負圖瑞出於河,因而名官,始以龍紀,號曰龍師。命朱襄為飛龍氏,造書契;昊英為潛龍氏,造甲歷;大庭為居龍氏,治居廬;混沌為降龍氏,驅民害;陰康為土龍氏,治田裡;栗陸為北龍氏,繁殖草木,疏導源泉。」伏羲所紀龍師龍官都能盡到各自的職責,使天下趨於文化,人們昭明德行,祭祀天地神明,天下大治,宇內清明。龍也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標誌,是吉祥嘉瑞的象徵,中華民族被稱為龍的民族,華夏裔胄被稱作龍的傳人。

制琴瑟

伏羲見百官之政立,萬民之事察,文治興而人民安居,四方歸附,欲撫其遠來,卻無樂器。一次,他率人在四處巡查時,看到西山桐林祥雲四起,兩隻巨大彩鳥從雲中而降飛向林中,棲息在最大梧桐樹上,瞬間天空中飛鳥全都停在了四周,齊聲叫起來,如朝拜一般。伏羲非常驚喜,問道:「這是什麼神鳥?」大臣句芒說道:「這是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鳳凰,是‘德、順、義、信、仁’五德皆具的吉祥鳥。」伏羲恍然說:「我聽說鳳凰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非醴泉不飲,非梧桐不棲,由此看來此樹必是神品,可以做成樂器,讓人們通天地,明自性,繁衍生息。」

伏羲遂取桐木中段,投長流水中浸四十九天,按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數字,斫出了長三尺六寸五的琴胚,又按四時八節之數,定為後寬四寸,前闊八寸,並把琴按「面圓法天,底平法地」的原則,即將琴的面板做出半圓的弧形,將底板作平,代表著天地同心。然後按陰陽兩儀之數在底板上留出龍沼、鳳澤,再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意配上宮、商、角、征、羽五根弦。所謂一架小小的五弦琴,涵蓋了整個大自然和天地萬物。伏羲先制了一張琴,琴者,禁也,禁淫邪而正人心也。又做三十五弦之瑟,瑟者,取矜莊縝密之義,以修身性之理,達天人之合。

伏羲制琴後,依百鳥朝鳳凰的情景製作了《駕辯》樂曲,以紀念靈桐之義、鳳凰之德,還製作了《立基》等樂曲。他常常親自彈琴,鳳凰聞聲來儀,百鳥翔集,群臣百姓大悅。《琴操》記載:「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拾遺記》記載:「禮儀文物於茲始作……立禮教以導文……桑為瑟,均土為塤,禮樂於是興矣。」伏羲制樂教化其民,淨化其心,以德睦鄰,諸夷歸服,開創了禮樂教化的肇端。

中國古代常以聖人為神,伏羲也被人們稱為神人,傳說伏羲能緣天梯建木以登天。《山海經》記載:「南海之內,黑水、青水之間,有木名曰建木。太白皋爰過。」

這裡所說的「建木」,是眾神用來登天專用的,「太白皋爰過」,說伏羲也能像神一樣,上下於建木、往返於天地與神人之間。華夏文明是半神文化,歷史上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就是這樣,他們秉承上天的旨意,以德教化百姓,完成他們的使命,為百姓所擁戴,並被當作賢君聖主的楷模歷代傳頌。

創八卦

傳說伏羲坐於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乃做八卦,八卦衍生《易經》,開華夏文明。近代之靈簽或擲杯,實是《易經》之簡化版。因其製造八卦,人奉之為神,尊其為八卦祖師。

伏羲始創「八卦臺」在今禹州方城山。據載,伏羲在此設臺作八卦,仰觀日月星辰之像,伏察地內山川陵谷之形。伏羲都宛丘後,於城湖中新建「八卦臺」,臺出城湖約二米,四面環水。

伏羲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憑日月升降悟出乾坤之奧,從而起太極,定五行,制八卦。上古時期,孟津東部有一條圖河與黃河相接,有龍馬揹負「河圖」出於此河,獻給伏羲,伏羲依這種天賜的用符號表示的圖書,畫成了八卦。「河圖」畫出了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為內容的卦圖,後人稱為伏羲八卦圖。

《漢書》記載:「龍馬者,天地之精,其為形也,馬身而龍鱗,故謂之龍馬,龍馬赤紋綠色,高八尺五寸,類駱有翼,蹈水不沒,聖人在位,負圖出於孟河之中焉。」《禮記》也記載:「伏羲氏有天下,龍馬負圖出於河,遂法之畫八卦。」

伏羲仰觀象於天,俯察法於地,用陰陽八卦來解釋天地萬物的演化規律和人倫秩序。所畫八卦是用簡單卻寓意深刻的八個符號,分別代表天、地、水、火、風、雷、山、澤。利用八卦占卜吉凶,這也是後來《易經》的思想基礎。《禮含文嘉》記載:「伏羲德合天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河圖洛書,乃則之以作《易》。」

八卦中蘊含了「天人諧和」的整體性思維方式思想,揭示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開啟了中國傳統文化之先河,是《易經》的理論綱領,開創了易文化和中醫文化之源。《帝王世紀》記載:「伏羲畫卦,所以六氣,六腑,五藏,五行,陰陽,四時,水火升降,得以有像;百病之理,得以有類,乃嘗百藥而制九針,以拯無枉焉。」

八卦作為伏羲氏的發明創造,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它揭示了天地陰陽、世間萬物的對立統一規律。伏羲認為,最原始的物質為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像,四像生八卦,併發明瞭八種符號分別代表八卦。八卦代表八個方位,即四面八方,八卦的符號只分陽爻、陰爻,即古代哲學中的一對表示矛盾對立的概念。應當說,八卦是以二進位數理為基礎的一門哲學。

太昊陵

三國時代曹植封陳王居淮陽時,曾拜謁太昊陵並賦詩,他在詩中讚頌了伏羲的功德。據記載,春秋時已有陵墓,漢代以前在陵前建祠。至宋代,趙匡胤詔立陵廟,始其規模。明太祖朱元璋曾親臨祭禮,祭祀太昊伏羲。現存太昊伏羲陵為明正統十三年所建,後經明、清兩代多次增建修葺。

太昊陵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亦是中華姓氏文化節祭祖活動的重要場所。太昊伏羲陵規模之宏大,建築之雄偉,為世人嘆絕。太昊陵廟會的聲勢之大、會期之長亦為中原地區廟會所獨有。太昊伏羲陵更是「尋根問祖旅遊熱線」的必至景點。

1979年,周口文物考古取得重大發現,出土了龍山文化遺址—平糧臺,為伏羲都宛丘找到了翔實的證據。結合文獻資料和考古材料研究表明,平糧臺即古宛丘城,其建築年代與傳說中的伏羲時期大致相同。因此,平糧臺極可能是伏羲之都宛丘古城。宛丘古城的發現,印證了神話傳說和歷史記載的統一。

来源:網路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