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二校門附近的學生與遊客。
我爺爺有四兄弟,都是上的清華學堂,過去我問爺爺,你們為什麼都上清華?他說,家裡很窮,所以只能上清華,因為清華是國立大學,寒門子弟都可以上。爺爺的兄弟們當年都是江陰農村長大的,爺爺回憶起大學時光,就是多麼勤奮刻苦,向老師求教,再就是鍛練身體,他們到了八九十歲,兄弟之間通信都用英語,可見大學教育給他們留下了多深的烙印。
我外婆上的是復旦大學經濟系,復旦是私立大學,她家人曾經是上海的大資本家,也很重視子女教育,從小就有各種家庭教師,據說小時候學過多種樂器,學過英語、法語、日語。可外婆現在一句外語都不會講,更不要說懂什麼經濟學,回憶起大學時光,主題就是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再就是唱歌跳舞。
所以我有個基本的印象,過去的國立大學是真正面向社會開放的精英教育,他們選拔的是真正聰慧向學的孩子,免除他們經濟上的後顧之憂,把他們培養成國家棟樑。至於私立大學,就是有錢人家的孩子都能上的,主要是弄個文憑鍍鍍金,這種教育體制我覺得很好,窮人富人的孩子各得其所,當然有錢人家的孩子也有要求上進的,但他們得跟河南、安徽的孩子同等競爭,證明自己足夠優秀,當時北京上海這種大城市就有很多有錢人,但並不會因為清華大學設在北京、交通大學設在上海就格外照顧北京上海的考生,因為那是國立大學。
這個夏天,我兒子學輪滑,為了鼓勵他,我也來學輪滑,我們家院子裡有一片操場,很多小孩傍晚在那裡玩輪滑,我在那裡交了幾個「小朋友」。其中一個八歲男孩,技術尤其好,身手矯健,不過非常可惜,他一邊耳朵先天發育不全。可這個孩子性格開朗大方,愛教其他小朋友。交往多了,才知道他母親在附近一家美容院上班,平時在河南老家由外婆帶,暑假了,來北京找母親玩。有一天傍晚,看樣子要下雨了,我們要回家,看這個孩子還不走,我就說,怎麼還不回去找你媽媽啊?他說他媽媽要晚上九點半才下班。我說要不到我們家玩玩吧,他說媽媽不讓他隨便去別人家。我帶兒子回到家,一會就下雨了,我撐傘出來,看那個孩子的外婆來了,和他一起站在屋檐下躲雨。我拉他們去我家做客,他們死活不肯,說他媽媽很快就提早下班來接他們了。我就撐著傘陪他外婆在那裡聊,他們家是個單親家庭,女兒一個人在北京打工,寄錢回老家供孩子讀書,生活頗艱辛,他們來北京為了省錢,晚上等客人都走了以後就睡在美容院裡,正說著話,孩子媽媽來了,很客氣地說,小孩淘氣不懂事,給你添麻煩了。
我很愛我的孩子,願意一路用心把最好的教育給他,但將來他參加高考的時候,如果那些河南、江西、安徽農村的孩子和他考差不多的分數,國立重點大學的入學機會應該優先給那些外地農村的孩子,那才是公平的,因為他們的起點比我的孩子低得多,他們能有和我孩子差不多的成績,說明他們比我的孩子更加優秀,值得國家培養。我的孩子如果沒那麼優秀,只因為他是北京戶口而擠佔那些農村孩子的深造機會,那違背我對公平正義的理解。
今年清華北大這樣的學校都擴大了在北京戶籍中的招生名額,據他們說北京「生源好」,這越來越像被抗議的「北京人大學」。這種話讓我內心感到刺痛,在我看來,那些在路燈下鍛練,在地下室裡讀書的孩子,才是國家的未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