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盡積蓄 牧民守護青海湖近20年(圖)


青海省青海湖邊,南加在給藏民講述草原沙化的危害

青海湖素以「高原藍寶石」之譽聞名遐邇,曾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的湖泊」。然而,隨著生態環境的開發和過度放牧,草原在退化成沙丘,物種在消失,湖邊垃圾在威脅著牛羊的生命……

南加,青海湖邊一名藏族牧民,從30歲起開始關注生態,傾盡畢生積蓄,用近20年生命守護湖邊的草原和濕地,治沙固沙,讓千畝遭破壞的草原恢復植被和水源,救護受傷的普氏原羚和藏羚羊。在他的感召下,家人和眾多志願者也一同投入到保護青海湖的行動中去。

賣牛羊為濕地注入水源

南加的家位於青海共和縣倒淌河鎮梅雅村,在離青海湖東岸4公里的草原上。今年48歲的他,體格健碩,但雙腿曾因墜馬稍顯不便。他曾做過商人,賣過藥材和瑪瑙,經營過草場和牛羊。上世紀90年代初,南加便有了保護青海湖的想法。從1997年起,他嘗試恢復青海湖邊的濕地。

南加家邊有塊濕地「小泊湖」,以往這裡滿地鮮花、草地蔥鬱、物種豐富,是黑頸鶴的棲息地,但自上世紀70年代起,開發成旅遊景點,草場被沙漠替代,泉水乾涸;同時,隨著環湖公路的修筑,人們跑到濕地撿拾黑頸鶴蛋或捕撈湟魚,黑頸鶴只剩兩隻。

南加賣掉大部分用來謀生的牛羊,並在濕地周圍設立圍欄,購置發電機、抽水機,注入水源,並放生幼魚。為禁止牛羊進入,他每天繞著濕地巡護,且多次勸說和制止企圖捕捉黑頸鶴的人。如今的小泊湖,從濕地的土壤、草的高度和密度來看,都已恢復到歷史最佳水平。

13年治理2000畝沙地

南加的環保事業從1999年起範圍擴大到沙丘。他稱,目前青海湖周邊沙化面積已達18萬畝,經過他治理得到恢復的僅2000畝,有4000多畝仍在治理中。

在南加眼裡,治沙是一門學問,他摸索了13年。「第一年,我僱人把水泥柱、鐵絲網搬到沙丘上,四周圍起圍欄,第二年去鎮上購買草籽,靠人工刨地翻土埋種,投入8萬元,結果草不是被牛羊吃掉,就是直接死掉。」最讓他無奈的是當地人薄弱的生態意識,「總有牧民會把牛羊趕到剛長出草的沙地上,經過踩踏的植物很容易就死了。」 後來他摸索出經驗:從當地土生土長的植物中提取草籽,直接撒在沙丘上,再將牛羊趕上沙山,靠牛羊腳力來回翻土,直接將草籽深埋,這樣省錢省力,長出的草也不再那麼脆弱;為防止牧民把牛羊趕進圍欄,南加還在沙丘上掛起經幡。

環保志願者趕來護湖

南加治沙還為保護瀕臨滅絕的普氏原羚,目前國內數量僅600只。

桑傑是南加的小兒子,從他4歲起,便和一隻出生不久的普氏原羚同吃睡,活像兩兄弟,桑傑將它取名為「果周」。南加說:「果周出生時,它媽媽被狼吃掉了,讓它和桑傑一起生活,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它,但畢竟它是野生的,我們越保護它,它越會失去對大自然的防禦能力。」

目前,南加家門口有個「普氏原羚救助站」,由18棟小房屋構成,南加就將果周放在其中一個救助站,讓果周學會獨立生活。除果周外,在近20年內,南加還救助過12只普氏原羚和3只藏羚羊,為200只普氏原羚租下1000畝草場。他的事跡也得到了當地政府部門的重視,他家附近還成立了濕地保護站以及物種監測站,諸多學者、志願者來此進行生態研究。

更讓南加感到幸運的是,現在他身邊多了兩個好幫手——扎西和花青加,越來越多的環保志願者也從四面八方趕來,和他們一起撿拾青海湖邊的垃圾,以防止當地動物誤食垃圾中毒死亡,還青海湖一片潔淨。「如果有一天這裡看不到保護站和救助站,那也許會更好,說明這裡的生態環境已經恢復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