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神——句芒
句芒(或名句龍),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少昊的後代,名重,為伏羲臣。太陽每天早上從扶桑上升起,神樹扶桑歸句芒管,太陽升起的那片地方也歸句芒管。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他的本來面目是鳥——鳥身人面,乘兩龍,後來竟一點影響也沒有了。不過我們可以在祭祀儀式和年畫中見到他:他變成了春天騎牛的牧童,頭有雙髻,手執柳鞭,亦稱芒童。
句芒手裡拿了一個圓規,和東方天地伏羲共同管理著春天。據說,他就是西方天帝的兒子,名叫「重」。可見,即使是在天宮,要找到好差事也很難,沒有一點關係還辦不到,人們叫他「句芒」,意思就是說,春天草木生長,是彎彎曲曲、角角叉叉的,「句芒」兩個字就做了春天和生命的象徵。據說,春秋時候,秦穆公是個賢王,能夠任用賢臣,曾經拿了五張羊皮把百裡奚從楚國人手裡贖回來,委託他擔當了國家的重任;又能厚愛百姓,曾經赦免了三百個把他逃跑的好馬殺來吃的歧下野人,後來這班人感念他的恩德,幫助他打敗了晉國的軍隊,俘虜了晉國的國君夷吾;天地因為他有這些好德行,便叫木神兼春神的句芒給他添加了十九年的壽命。
而從字形來看,「句芒」的「句」字,像一個剛剛萌芽出土的小嫩芽,頭是勾著的,而「芒」字則是那些毛茸茸毛刺。這不也是生育和生長之像嗎?
夏神——祝融
祝融又作朱明,表示夏天白晝盛長、陽光炎熾的特點。獸身人面,座騎為兩條龍。
堯帝時期,洪水滔天,浸山滅陵,黎民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堯帝下令鯀(人名)去治理洪水,可是九年過去了,毫無成效。後來,鯀知道天上有一種稱為「息壤」的寶物,只要用一點投向大地,馬上就會生長起來,積成山,堆成堤,於是鯀想辦法到天上偷了息壤到人間。用它堵塞洪水,大地終於漸漸看不見洪水蹤跡了。但是,上帝知道息壤被竊,就派火神祝融下凡,在羽山地方把鯀殺死,並奪回餘下的息壤。上帝還命祝融監視人間治水,命他掌管一方水的大權。由於祝融屬南方之神,所以就合水火為一神,兼任南海之神了
自燧人氏發明的轉木取火,但有了火種不會保留和使用,後由祝融發明瞭使用火和留火種的方法後,黃帝封了他為主管火的正火官。後因祝融對南方的情況比較熟悉,又派了他來到衡山附近做司徒,死後葬於衡山,故南嶽衡山就是祝融的道場。現衡山的最高峰叫祝融峰,山頂還有一座祝融殿。
祝融因為教會人類使用火,人們對祝融都非常之崇拜,但水神共工看不過眼,心想世界萬物離不開水,為什麼人類只崇拜祝融,而不崇拜自己,越想越氣憤。於是集四湖五海之水衝向崑崙山,把崑崙山上的聖火澆滅,頓時全世界漆黑一片。祝融得知非常憤怒,騎上火龍,與共工大戰起來,水此終是往低處流,洪水從崑崙山下落下來,祝融乘機發起進攻,把共工燒得焦頭爛額。共工輸得不順氣,一氣之下撞向不周山,誰知不周山是天柱,天柱給撞斷了,天也塌下來,給世界萬物帶來災難,於是就引來女媧補天的故事。按今天的話來說這可以說是女媧補天的前傳。另一說法,伏羲死後共工作亂,黃帝派祝融平叛,雖然打敗了共工,但沒有殺死所有共工氏成員,黃帝殺了祝融。後由他的弟弟吳回擔任火正官,依舊稱祝融氏。
秋神——蓐收
蓐收為秋神,左耳有蛇,乘兩條龍。是為白帝少昊的輔佐神,有人說蓐收為白帝之子。他分管的主要是秋收科藏的事,所以望河樓前有「蓐收之府」牌坊。少昊與蓐收,既是父子又是君臣,故兩座牌坊同時在西嶽廟出現。《山海經》又說︰「蓐收住在泑山」。這山南面多美玉,北面多雄黃。在山上可以望見西邊太陽落下的地方,那時的光氣也是圓的。管太陽下去的神叫紅光,據說這就是蓐收。
相傳,虢公住在宗廟裡做了一個夢,夢見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手執大斧,立在西邊的屋角。虢公嚇得要逃跑。神道說:「不要走!天帝有命令,要晉國來襲擊你的國家。」虢拜到在地上叩頭,於是醒了,就召來史囂來詳夢。史囂說:「這個神是蓐收,是天上的刑神。天上的事由神來執行。」虢公認為史囂說了不吉利的說話,把他囚起來,反而使國人慶賀他做了個好夢。過了六年,晉國就滅了虢國。
冬神——玄冥(禺強)
玄冥,表示冬天光照不足、天氣晦暗的特點。禺強(玄冥)是傳說中的海神、風神和瘟神,也作「禺疆」、「禺京」,據傳為黃帝之孫。在神話體系中禺強(玄冥)被認為是人面鳥身,兩邊的耳朵上各懸一條青蛇,腳踏兩條青蛇(亦有說法其坐騎為一條雙頭龍),形象頗為怪異。據說禺強的風能夠傳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風,將會受傷,所以西北風也被古人稱為「厲風」。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