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易商違約潮加劇大宗商品低迷(圖)

當一家大宗商品交易公司出於自身不可控的原因(即所謂天災,比如颶風)而在某項合同上違約時,它可以援引「不可抗力」條款,使自己合法地不履行該合同。

當一家中國交易商由於價格走向對自己不利而違反合同時,他索性一走了之——而這,屬於違法行為。西方交易商玩笑稱,中國交易對手援引的是想像中的不可抗「價」條款。

目前,大量的鐵礦石、熱煤和焦煤合同都出現了上述這類違約情況,加劇了這些大宗商品基準價的下跌。

本週鐵礦石價格下跌至每噸90.50美元,為2009年10月以來的最低價,比2011年2月創下的每噸近200美元的歷史最高價下降逾50%。焦煤現貨價格下跌至每噸170美元,為三年最低價,而熱煤價格在每噸100美元左右徘徊,較6月創下的約每噸90美元的兩年最低價則有所回升。

嘉能可(Glencore)煤炭業務主管、業內最有影響力的交易員之一托爾•彼得森(Tor Peterson)最近警告,中國企業毀約令市場承受重壓。

他對投資者表示:「他們(中國企業)對價格很敏感。他們開始違約或延期履約,我認為這正是大宗商品現貨市場走弱的原因之一。」

若要理解目前的價格下滑,或者判斷鐵礦石、焦煤市場以及自然資源類股票的真實健康狀況,中國企業的毀約情況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道理很簡單。一旦現貨價格下跌,以更高價格簽訂了某一大宗商品購買合同的中國交易商就有動機違約,然後到現貨市場購買價格更低的該種大宗商品。因此,違約並不表明需求大幅下降——儘管這一問題會出現,肯定首先是因為消耗減少。

隨後價格會發生螺旋式下降,在短期內會降到遠低於均衡價格的水平。整個過程的演變順序如下:現貨市場基準價下跌;中國買家違約,而且經常是在最後一刻;供應商不得不以低廉價格向現貨市場拋售遭違約的貨物,使現貨市場價格更加低迷;這又會引起新一輪中國買家違約潮。螺旋下降態勢會自我加強,導致劇烈的價格調整。

來自中國的需求眼下無疑很疲軟,但違約加劇了目前的價格下跌態勢,進而放大了消耗降低造成的影響。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