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雙重國籍的迷局:究竟是蜜糖還是砒霜

 2012-09-05 05:5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擁有雙重國籍者,可以更便利地穿梭在兩國之間,享有兩國國民的權利和福利,同時也用他們的智慧為所在國發展作出貢獻;但作為硬幣的另一面,雙重國籍也被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模煳了國民的忠誠度,甚至是國家危機時刻的「不定時炸彈」,因國籍爭端,就曾引發過外交摩擦乃至嚴重衝突。

雙重國籍的特殊身份,還成為某些人違紀違法的途徑。今年4月11日,《人民日報》就刊發中紀委研究室研究員邵景鈞的評論文章指出,有的違紀違法人員,「把作案地選擇在國外、境外,或者將贓款贓物轉移到國外、境外」;還有甚者,「通過各種關係,秘密取得外籍身份或者雙重國籍」。

對於兩重乃至多重身份帶來的問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在《身份與暴力——命運的幻覺》一書裡曾提出過一個悖論:賦予人一種單一的身份認同,無疑是罔顧事實並非常危險的;但是很多人在多重身份認同的重疊幻覺裡迷失了方向,變成了情緒動物,從而也失去了自由。

這或許也是雙重國籍的悖論,雙重國籍讓個體、讓國家變得更好還是更糟?多一重國籍,是多一重自由,還是多一重枷鎖?多一層認同,是多一個選擇,還是多一些痛楚、掙扎和凶險?

雙重國籍:蜜糖還是砒霜

一位90歲的二戰德國老兵給州長寫了一封信,信裡寫著「太可怕了,我們的國家發生了什麼?讓一個英格蘭人掌握權力!」第二天州長就給那位老兵打電話,告訴他,「首先,我不是英格蘭人,而是蘇格蘭人,而且,坦率地說,我是德國人。」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雙重國籍亦然。

有些國家視雙重國籍如蜜糖,將其作為招攬人才、統合移民的利器。有些國家則視之如砒霜,認為雙重國籍的存在是國家隱患。還有些國家游離於黑白之間,默許這一群體的存在卻未從法律上賦予其合法性。

如果雙重國籍是一道河,承認與不承認的國家分列河的兩岸,左右相對隔河辯論,是越辯越明還是最後變成一筆煳塗賬呢?

他,到底有幾重國籍

這是一個讓不少嚴肅的法學家們抓狂的情境題:一名孕婦乘坐英國航空公司一架從倫敦飛往美國波士頓的飛機,途中遭遇氣流,孕婦要分娩,飛行員得到了加拿大機場的著陸許可,飛機著陸的同時嬰兒降生了。母親是埃及人,持美國護照,飛機從英國起飛,目的地是美國,但是卻降落在加拿大。

問題來了,這個嬰兒該算哪國人?有幾重國籍?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求諸各國給予國籍的立法原則。其要者大致有兩條:一為血統主義,即「屬血」原則,指子女出生時,依據父母的血統而取得與父母相當國籍;二為出生地主義,即「屬地」原則,指子女出生時即可獲得出生地國國籍。

按照「屬血」原則,母親擁有美國和埃及國籍,埃及承認雙重國籍,美國雖不明確承認,但採取默認政策,則這個小孩自動擁有埃及和美國雙重國籍。

這個「幸運」孩子的國籍可能還不止於此。因為再按照「屬地」原則,他還可能是英國人和加拿大人。

按照相關國際法,飛機是國家虛擬的領土,那麼嬰兒出生在英國的飛機上,出生地就是英國。當然,這個嬰兒要擁有英國國籍,還需要滿足另一個要件:父母任何一人為英國公民或已在英國定居者。

但飛機停留在加拿大,如將加拿大作為出生地的話,嬰兒自然就擁有加拿大國籍。

也就是說,如果條件符合,這個嬰兒可能同時獲得埃及、美國、英國和加拿大四國國籍。當然,國際上關於空中嬰兒的出生地歸屬迄今沒有達成一致,所以嬰兒被「屬地」原則賦予的國籍尚有爭議。

四重國籍故事的背後,其實恰是雙重國籍概念的延伸——正是存在了雙重國籍的事實,讓三重、四重乃至更多重國籍變得可能,也讓很多國家捲入不可預測的摩擦和糾纏中。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上承認雙重國籍的國家大約90多個,其餘國家大多是默認雙重國籍,默認意味著既不承認這一群體公民的外國籍,也不因為其獲得外國籍而剝奪本國籍。有些國家認為:只要不傷害國家正當利益,那麼公民加入外國籍,政府可以不承認他們的外國籍身份,不讓他們擔任政府部門公職,但不剝奪他們的本國籍。

大部分歐洲國家都承認雙重國籍,賦予國籍一般參照「屬血」原則;美國和加拿大則強調出生地原則,認為出生在哪個國家就應該獲得哪個國家的國籍。

有些國家兩者並重,比如法國,既注重血緣,又注重出生地。法國公民生的後代自然是法國公民,無論在境內還是在境外。外國人的孩子出生在法國的話,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父母可以代其申請法國國籍。90年代以後,法國不再允許外國父母為子女代理申請法國國籍,原因是控制外來人口。

也有一些國家完全不承認雙重國籍,實行「單一國籍制」,如中國、緬甸、寮國、尼泊爾、不丹、白俄羅斯、古巴等20多個國家。

馬來西亞不承認雙重國籍,對外國公民入籍限制也很嚴格。即使本國公民和外國公民結婚,外國公民也很難獲得長期居留身份,更難獲得馬來西亞國籍。馬來西亞對於隱瞞雙重國籍的懲罰非常嚴厲,發現者甚至會遭到逮捕,繼而被剝奪馬國籍。

雙重國籍的雙重紅利

渡邊今年22歲,目前在日本一橋大學讀書。他的父親是日本人,母親是美國人,因此同時擁有日本和美國兩國國籍。

「我有兩個國家的護照,因此往返日本和美國之間非常方便。從日本出境用日本護照,入境美國時則用美國護照,可以省去很多麻煩。另外,我可以自由地在美國和日本找工作,不用申請就業許可。」

長谷川女士也是日本人,她擁有日美兩國國籍,她說:「擁有雙重國籍可以在美國和日本享有與兩國國民一樣的權利,而且可以真實感受兩個國家的文化魅力。」

但日本法律禁止國民擁有雙重國籍。為防止雙重國籍的產生,日本實行「國籍選擇制度」。所謂「國籍選擇制度」,是指雙重國籍者在22歲之前(這是指20歲之前擁有雙重國籍者的情況,如果20歲之後擁有雙重國籍,則在擁有雙重國籍起兩年內——編者注)必須對國籍作出選擇,聲明「選擇日本國籍,放棄外國國籍」,如果不選擇,會接到法務大臣的催告,這時如果在收到催告後一個月內不做出選擇,將喪失日本國籍。

然而,事實上日本國內擁有雙重國籍者還是大有人在。據日本法務省估算,截至2008年,日本總人口約1.28億,其中事實上擁有雙重國籍者達58萬人,佔總人口的0.45%。

一些移民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尋求雙重國籍有現實生活和情感兩個層面的原因,他們自豪於某一國家的公民身份,但也希望保有到另一國家旅行、購置不動產、投資以及享受健康醫療、住房、子女教育、養老和退休等方面的優惠及便利條件。

如果個體尋求雙重國籍是為了「拿兩本護照,得兩份紅利」,那麼國家層面承認雙重國籍,又會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呢?

日本名城大學法學部教授近籐敦認為,雙重國籍對一個國家的積極影響大致有四個方面:一是它是統合二世、三世移民(二世、三世移民是指移民人口的下一代和下下代,比如某人是日本人,移民到美國,他的下一代就是二世移民,下一代的下一代就是三世移民——編者注)的一種手段;二是它可以帶來穩定的人口和比較廉價的勞動力,以及吸引高端人才,同時還能防止集中居住化;三是可以維持國家與國民間的良好關係;四是有些國家希望居住在國外的國民從資金上資助國內的家庭。

在這四條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爭奪高端人才。

在不少國家,給予雙重國籍最首要的考慮,就是通過吸納高端人才,促進國家發展。為此,歐洲一些國家甚至修改了移民入籍的法律制度,給予高端人才種種綠卡便利,甚至可直接獲得相關國家國籍。

韓國曾經是一個實行嚴格的單一國籍制度的國家。但隨著韓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為了吸引海外高級人才、防止國內精英流失,韓國國籍法也逐漸出現了變化,開始有條件地承認雙重國籍。

根據現在韓國的國籍法,海外高級人才、結婚移民者、成年前被外國人領養者、以及65歲以上高齡海外同胞可持有雙重國籍。此外,在科學、經濟、文化、體育等領域,能夠為韓國國家發展做出貢獻的外國優秀人才,將不受韓國國內居住期間限制,隨時都可申請韓國國籍。

對於政府放寬雙重國籍制度的方案,韓國輿論普遍認為,這是為適應人才流動日益頻繁的國際化時代需要,韓國到了擺脫純血統主義枷鎖、張開雙臂擁抱世界的時刻,單一國籍制度不應再成為阻礙國際優秀人才到韓國施展抱負的屏障,承認雙重國籍是吸引更多全球人才,提高韓國國家競爭力的必然舉措。

發達國家的人才爭奪戰,也引起了發展中國家的警覺。作為因應措施,上世紀90年代以來,相當一些新興或發展中國家,如印度、菲律賓、巴西、墨西哥、越南、俄羅斯等,也開始承認雙重國籍,希望以此促進人才回流。

忠誠之憂

雙重國籍在讓擁有者享受更多權利、福利和便利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爭議和問題。

2007年,由於美國在伊拉克抓走5名伊朗人,伊朗在國內逮捕了4名擁有伊美雙重國籍的學者,指控他們成立反政府組織,危害伊朗國家安全。

在國際社會,一旦兩個國家間發生矛盾或戰爭,雙重國籍的人無論選擇哪方都可能會被對方國視為叛國。即使不作選擇,也會被所在國懷疑「忠誠度」從而惹來麻煩。

在近籐敦教授看來,雙重國籍雖有諸多好處,但三大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是在戰爭或出現緊急事態時,國民缺乏忠誠心;二是有些人可能會藉機逃脫國家法律的制裁;三是雙重國籍者可能會在兩個國家雙重投票。

雙重國籍是否會撕裂忠誠度?這無疑是個有關國家安全的爭議性問題。美國移民問題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馬克·克里科裡安就認為,有雙重國籍不只是出國旅行更方便那麼簡單,有時「相當於正式宣布分割忠誠、公民義務‘重婚’」。在他看來,一個人的政治忠誠主要通過國籍來表現,成為兩個國家的公民就像信仰兩種不同的宗教,意味著兩邊都不尊重。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輝耀也曾撰文稱,各國對雙重國籍的擔心主要是「身份認同」,當兩國處於敵對或未建交狀態,雙重國籍者的效忠問題難以解決。此外還有國家安全、參政議政、人員管轄權等方面的顧慮。

長谷川女士就說,在國外如果遇到麻煩,有時也可能因為雙重國籍反而得不到必要的國家保護,「因為兩國可能互相推脫,我有個朋友就遇到過這個問題。」

但另外一些人則認為,雙重國籍只代表一種生活方式,「和忠誠度無關」。

擁有瑞士和美國雙重國籍的艾米麗說,她熱愛瑞士,也熱愛在美國的生活。「這和忠誠度沒有關係,如今已經是全球化的時代,國際化生活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刻板地為國際化生活設置障礙,實在讓人難以理解。簡單地說,忠誠,不等於要麻煩地生活。」

也正是因為「忠誠度」的隱憂,一些國家會限制雙重國籍人群的政治權利。例如,在菲律賓,就有規定限制雙重國籍者擔任具有安全、象徵、核心性質的政府公職。美國則規定,官員與政治家欲入籍他國,必須先辭去現有公職。海外印度裔雙重國籍持有者沒有投票權,也不能競選公職。

德國則是個例外,允許雙重國籍者競選公職,但也引發了一些爭議。曾經有位州長擁有德國和英國雙重國籍,對此,一位90歲的二戰德國老兵給他寫了一封信,信裡寫道:「太可怕了,我們的國家發生了什麼?讓一個英格蘭人掌握權力!」

第二天州長就給那位老兵打電話說: 「首先,我不是英格蘭人,而是蘇格蘭人,而且,坦率地說,我是德國人。我一生都在德國居住,德語是我的第一語言,我在德國軍隊服役兩年。直到現在,我的精力都獻給了德國。」

誰在退出美國籍

有人漏夜趕科舉,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削尖腦袋想獲得美國國籍,但也有不少美國人卻選擇斷然離去,而且,後者人數近年來還呈現上升趨勢。根據美國國內收入署發布在《聯邦紀事》上的數據:在2000年,放棄美國國籍的僅有431人,此後連年上升,儘管在2006~2008年稍有下降,但在2010年卻發生跳躍性增長,達到1534人。

2011年,億萬富翁、社交網站「臉譜」創始人之一的愛德華多·薩維林就選擇放棄美國國籍,就在這一年,跟薩維林做出同樣選擇的美國人達到了1781人,不出意外的話,這一數字今年將繼續上升。

據外界推測,薩維林退出美國國籍的主要原因是為了避稅。薩維林入籍的新加坡沒有資本收益稅,個人收入所得稅則為20%,而在美國,這兩個稅種的稅率分別為15%和35%。但由於放棄美國國籍需要根據當前財產繳納不菲的「退出稅」,規避資本收益稅也許並非薩維林放棄國籍的真正原因。相關人士認為,改國籍後,節省的稅款「大頭」來自遺產稅。

按照美國當前法律,公民可因出身、婚姻等原因「被動」獲取雙重國籍。但如果主動要求獲得其他國家國籍,必須放棄美國國籍。在放棄國籍時還須前往駐外外交機構,在外交官面前簽署放棄國籍的聲明。這份聲明說:「我在此絕對而完全地放棄我的美國國籍,放棄一切相關權利、利益與義務,同時放棄對美國的忠誠。」

隨後,國務院將展開審核程序,申請人必須滿足一些條件才會被允許放棄美國國籍,例如每年在外國居住183天以上。

已故好萊塢著名女演員伊麗莎白·泰勒曾考慮放棄美國國籍,轉而加入英國國藉以避稅,但她拒絕簽署放棄效忠美國字樣的放棄國籍宣言,因此這一程序始終沒有完成。

逃兵役?國民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在一些對服兵役要求嚴格的國家,雙重國籍也引發了很多的問題。比如在韓國,任何一個身心健全的成年男性都必須履行兵役義務,但單調艱辛的軍營生活,也讓不少韓國年輕人望而生畏,雙重國籍也成了他們逃避兵役的工具。

劉承俊是一名韓國紅歌星,他參加了徵兵體檢,但是在入伍前的最後時刻,為逃避為期28個月的兵役,劉承俊在美國宣誓成為美國公民,放棄了韓國國籍,他的兵役義務也隨著他放棄了韓國國籍而自動消失。

劉承俊的舉動隨即在韓國社會引起強烈反響,韓國各大媒體憤怒地對他大加譴責,歌迷們更是表示希望他「永遠不要再回到韓國」。

韓國兵務廳認為劉承俊的做法會給青年人帶來極壞的影響,因此提出申請,要求拒絕劉承俊入境並參加一切商業演出活動。劉承俊也因此永遠地「告別」了韓國娛樂圈。

来源:環球雜誌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