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首位加入中共的美國人自白:今日的恥辱(圖)

作者:顏昌海  2012-09-05 14:2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8
    小字

一部題為《革命者》的記錄片,講述了生於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的李敦白成為毛澤東窯洞牌友的歷程。在那以後,他兩次身陷共產黨的監獄,長期忍受孤獨的煎熬,「你坐在那裡,與隨時可能發作的瘋狂對峙,你心裏明白,你戰勝不了它,它就會戰勝你。」即便用最平實的字眼來形容,也得說李敦白的職業軌跡很有趣。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時,他作為美軍的語言專家來到中國。戰爭結束後,他留在中國,參加了共產主義革命。

中國一家官方電視臺講述,李敦白是在服役期間突然覺悟共產主義的。當時,一名醉酒駕車的美軍下士撞死了一個黃包車伕的孩子,國民黨政府卻只給了車伕14美元賠償,得知此事,李敦白怒不可遏。在最近一次接受採訪的視頻中,李敦白說,他覺得自己當時是在「滿足歷史的需要」,心情也非常激動,因為有機會「觸摸歷史的脈搏」。李敦白這個中文名字是英文姓氏「裡滕伯格」的音譯。1946年,他跋涉到了共產黨游擊隊佔據的山區根據地延安。他說,自己抵達延安的當天,就見到了毛澤東,並漸漸認識了他,以及窩在延安的共產黨核心領導成員。晚上,他們會打撲克牌、騎馬兜風、看勞萊和哈迪的喜劇電影。

李敦白奉命把領袖們的講話潤色、編輯成完美的英語,之後還翻譯過一些毛澤東的文章。毛澤東甚至還在李敦白的那本紅寶書上簽了名。李敦白還曾在新華通訊社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前身北京廣播電臺工作過。李敦白始終承認,自己當時堅定地支持認同共產黨,尤其認同共產黨對窮人的扶助。在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他說共產黨「當時一塵不染」,指出領袖們最初生活簡樸、飲食節約。

1948年前一直充當共產黨根據地的延安地區,現在已經成了一個旅遊名勝。不過無論是這個地方,還是那段歷史,都已經經過了淨化。2010年,李敦白對《紐約時報》記者黃安偉說,「他們幾乎毀掉了這座中國革命歷史的博物館。我覺得真的很荒唐。」他說,「當地導遊不允許任何人批評毛澤東。」李敦白經常被人問起自己對毛澤東的看法。他形容毛澤東「大英雄和大罪犯為一身。」他說,毛澤東待人冷淡、講話緩慢,而且是「我見過的最好的傾聽者。」他說,毛澤東有時也會「十分搞笑。」1956年,李敦白娶了一名中國姑娘,王玉琳。之前他不顧朋友的勸阻,寫了一封情書向她表白感情。他們相守至今,育有三女一子,現居華盛頓州福克斯島。

李敦白前前後後在中國呆了34年,經歷過共產黨的革命勝利、大躍進的恐怖,以及緊隨其後的飢荒和文化大革命。多年來的歷次採訪當中,談到那些年的惡行和破壞時,他表現出來的情緒是悲傷、愁苦、憤怒,甚至是恥辱。

李敦白在自傳的序言中說,他像其他人一樣,「走上共產主義道路,原因是希望建立一個更好的新世界。」

「但同時,我也希望清晰地描繪隨之而來的罪惡,」他寫道。「我見證了罪惡,與罪惡並存。某些情況下我還曾參與其中,這讓今天的我感到恥辱和羞愧。」

李敦白總共在中國的監獄裡呆了16年。現在他苦笑著說,「我倒不想抱怨,可是時間真的太長了。」李敦白在1977年獲釋,1979年回到美國度假,並曾為《紐約時報》撰文講述自己的第一印象。1979年《紐約時報》也曾報導過他引人入勝的故事。1980年,李敦白攜家人徹底地離開了中國。

李敦白表示自己總能接觸到中國的商界和政界領袖,他說,「在中國我們幾乎可以見到任何需要見的人,因為他們都很好奇,都想見我。」

去年,一位BBC記者問李敦白,今天還有沒有共產黨。他回答說,「按照我瞭解的任何一種定義來判斷,都已經沒有了。今天沒有多少道德底線。

来源:作者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