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面臨不良貸款威脅

中國各銀行只報告了極小幅度的貸款違約增長,但在這些銀行公開披露結果的平靜表面下,正冒出各種麻煩跡象,促使一家頂級評級機構發布預警。

乍看之下,中國各銀行似乎處於極佳的健康狀態。鑒於新增貸款的增長遠遠快於違約增長,整個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在第二季度微幅降至0.9%;據銀行業監管機構稱,這是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但是投資者和分析師近幾週對各銀行上半年業績的看法卻要黯淡得多。

在各大銀行中,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最先報告業績,並且定下了基調。

該行表示,上半年不良貸款率降低了6個基點。鑒於中國經濟增長今年放緩,給各行各業帶來痛苦(從房地產開發商,到運動服裝生產企業),這也許會被視為信貸管理方面的卓越成就。

事實卻相反,投資者對此的反應是擔憂,導致中行自報告業績以來股價下跌了5%。

分析師沒有聚焦於中行的整體不良貸款數字,而是聚焦於該行逾期貸款在上半年增長17%這一事實。此外,其減值支出的規模只有去年此時的一半。

「我們認為這太低了,可能不足以覆蓋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未來可能出現的不良貸款,」麥格理證券(Macquarie Securities)分析師王瑤平(Victor Wang)表示。

儘管各銀行報告的細節有所不同,但幾乎所有主要銀行都報告不良貸款小幅增長,同時逾期貸款增長的幅度則要大得多。

中國中等規模銀行(這些銀行對沿海地區苦苦掙扎的民營企業的敞口最大)的情況更加糟糕。平安銀行(Ping An Bank)報告稱,不良貸款激增了51%。

與此同時,中國各銀行的利潤增長已從前幾年的平均大約30%,放緩至現在的接近10%。

今年,中國央行向放開利率管制邁出了一步,此舉已開始擠壓各銀行長期依賴、將其當作主要利潤引擎的有保障的息差。

「惡化趨勢剛剛開頭,」評級機構穆迪(Moody’s)分析師胡斌表示,「這些報告……顯示資產質量在惡化,利潤增長在減速,這些都是信用減分的因素,因為它們意味著持續多年的財務績效不斷改善走到了終點。」

交通銀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目前只需出現一場輕度的低迷,就會讓中國各銀行的利潤增長完全消失。

「目前有一個很大的可能性,如果再來一次降息,加上不良貸款率上升0.2個百分點,就會導致中國各銀行出現盈利負增長,」連平對《中國證券報》(China Securities Journal)表示。

本文留言

作者歐陽德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