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可否終結「八年抗戰」?
此前有媒體報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將於今年10月出臺。8月29日下午分組審議改革方案時,吳曉靈委員表示,「促進國內消費,應該加強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喊了八年了,到現在沒有出臺。」吳曉靈認為,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方案,不應該注重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結果平等,而是應該注重初次分配時起點的平等,以及公平競爭的環境。
我國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口號喊了八年了,到現在還沒有出臺相關的方案,讓人不得不懷疑我國改革的目的和出發點了。前幾天有消息稱,國家發改委已經完成了《方案》初稿的起草工作,目前正在深入徵求部級以上官員對《方案》的意見。發改委徵求部級以上官員對《方案》的意見,這是必須的,問題是是否深入徵求過民眾的意見呢?
其實,中國的改革舉步維艱,主要還是太過照顧既得利益群體。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在當前社會環境下,既得利益群體有足夠的權利資源,有足夠的壟斷能力,有影響官方政策制度的滲透力甚至決斷力,通過利益形成邊界獲取集團利益。以此為標準,可以發現中國已經存在三大既得利益群體:以貪腐官員為代表的權貴利益群體,以壟斷企業為代表的壟斷利益群體和以房地產、資源行業為代表的地產資源利益群體。
既得利益群體利用手中的權力和利益訴求渠道進一步謀求政策的傾斜,阻撓可能有損自身利益的改革措施,扭曲公共政策的公平和公正。在這種權力利益獲取和博弈過程中,強勢利益部門和一些富人群體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話語越來越多,而普通民眾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影響力越來越小,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自然就變得雷聲大、雨點小。
應當看到,在中國13億人中,目前還有一些人溫飽問題未解決,更多的人剛剛解決溫飽,遠未達到小康。中國已成全球貧富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數據表明,中國社會貧富差距由改革開放初期的4.5:1擴大到目前的接近13: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1998年的2.52:1,擴大到2011年的3.13:1。全國收入最高的10%群體和收入最低的10%群體的收入差距,已經從198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23倍。全國居民基尼係數在1990年就已經達到0.445,接近國際上公認的0.45警戒線,農村居民基尼係數2011年達到0.3949,逼近0.4的警戒線。
正如亞當·斯密所描述的,集體行動所產生的種種好處並沒有落到窮人和普通大眾手中,往往是在攫取普通居民的情況下,使集體行動產生的好處為既得利益集團所佔有。我國的改革應是一個不斷調節收入分配的過程,逐步走向社會公平。但改革這麼多年來,我國的收入分配差距非但縮小,某種程度上反而有拉大的趨勢。
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空有樓梯響,不見人下樓」,這讓廣大人民群眾很受傷,嚴重影響到社會的和諧。如果收入分配體制改革還不能終結「八年抗戰」,如果收入分配體制改革還為既得利益群體所操控甚至綁架,中國的收入分配差距還會進一步拉大。當民眾長期積聚的憤懣如火山一般噴發時,國將不國也許不再是一個遙遠的神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