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不要忽視運動式招商的巨額成本(圖)

作者:馮奎  2012-09-01 12: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招商會招來資金、人才、技術與管理,會帶來發展。但是招商是一種經濟活動,招商引資也要支付相應的成本。對於招商引資而言,它的發展效應與成本效應 好比一個硬幣的兩面,光看到其中一面都是不全面的。特別需要警惕的是,前幾年曾經有過並且還在出現的運動式招商,特徵包括:大範圍強勁動員、各種職能部門 深度參與、項目簽約金額層層分解、下命令要求短時間內簽約成功。這種招商一方面可能使得地方政府坐收成千上萬億意向性或實到項目金額,但也可能迫使政府付 出巨額的招商成本。

最好算的是經濟成本。不少省、市的通行做法是,地方政府為了在特定的時間段、特定的場合簽約成功,都會在企業土地、稅收,以及電價、熱價等方面,爽快地讓利。

政府讓利的數額其實就是它簽成這個項目的成本,一般可以計數,屬於顯性、一次性成本。在招商引資的諸種成本裡。比較複雜的是環境等方面的成本。

按照正常的程序來說,企業投資前要做可行性報告,環評、消防等,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政府部門也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去評定企業投資項目是否達到 應有標準。但在限期簽約的大背景下,政府放下身段、主動迎賓,放水都生怕來不及,哪裡談得上嚴格照章辦事?有的地方政府明令企業可以先上項目,後做生態環 境、消防這類指標的評定。這幾年,在東中西部,都有引進一座廠、污染一面湖、毀掉半個城、害苦千萬家的事情。如果要換算為成本,恐怕無以計數。

更深層次的,是運動式招商對體制機制建設帶來的損傷成本。

大領導抓大項目,中領導抓中項目,小領導抓小項目,權力大小決定項目的重要性高低,以及獲得資源支持的多少。這些招商,對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不是赤 裸裸的傷害嗎?還有,為了招商引資,一些地方喊出「外地車輛在某某城市違章不罰款」「因當地原因造成損失的,政府包賠」等等,這些招商,不是對法制經濟環 境赤裸裸的傷害嗎?

最為隱蔽的成本,是政府的機會成本。

政府做了一件事,就沒有資源(包括時間,也包括土地、財政收入等其他公共資源)去做別的事,這就是政府做一件事的機會成本。

政府部門的職能底線,應該是調動其所佔有的公共資源,向社會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務。但是現在不少地方官員,在招商指標的強大壓力下,一心只想著動用手頭 的資源去完成一個億還是十個億的招商引資指標。一心只想著把幾個老闆的事情辦好。在社會的基本公共服務建設方面,則沒有時間去想、沒精力去弄、沒資源去推 進。在不該做的事情上不斷出位,在該做的事情上嚴重缺位,兩相加總,政府付出的成本還不夠多嗎?成本如此巨大,政府不用擔心嗎?

這裡面涉及的一個問題是,我們的政府官員只對上一級官員負責,只對自己的一個任期負責,不對後繼者負責。從這個行為邏輯出發,招商引資幾乎是兩全齊美的事情了。 招商引資的成本由後任者承擔,而收益則由本級政府在當期獲得。一件事,如果只講收益,不講成本,這件事情就容易膨脹,就容易搞成大躍進、搞成運動式的。

壞的招商,成本效應大,收益較小甚至為負,需要盡力避免。當前情況下,政府的職能底線是提供維護經濟社會環境以及提供社會公共服務,它在招商引資中作為直接參與者的角色應該漸漸淡出。

来源:中國經營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