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讀書人的謔稱(圖)

古代的人們對讀書人有種種謔稱,典型的有:

書痴 「書痴」即書獃子,帶有貶義。《舊唐書•竇威傳》載:「威家世勛貴,諸兄弟並尚武藝,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諸兄哂之,謂為書痴。」但是,古代讀書人也有以甘當「書痴」而自豪的,如陸游詩云:「頭尚作書痴在,剩乞朱黃與校讎。」

書簏 「簏」本義是指用籐條或柳條編結的圓形盛器。「書簏」用以諷喻讀書雖多但不解書義、獲益甚少的人。這名稱首見於《晉書•劉柳傳》:劉柳為僕射,傅迪為右丞相。「傅迪好廣讀書而不解其義,柳唯讀《老子》而已,迪每輕之。柳云:‘卿讀書雖多,而無所解,可謂書簏也。’」

書庫 喻博學飽識之士。《隋書•公孫景茂傳》載:他「少好學,博涉經史」,「時人稱為書庫」。

書淫 「淫」有「過於沉溺」、「越過常度」之義。「書淫」譽稱好學不倦、嗜書入迷的人。《晉書•皇甫謐傳》稱皇甫謐「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時人謂之書淫。」

書癲 喻指讀書入迷、忘形似癲的人。如陸游在《寒夜讀書》一詩中曾用「書癲」一詞自我解嘲,詩云:「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鈔那計年,不是愛書即欲死,任從人笑作書癲。」

書櫥 有兩義,一是喻學問淵博之人。如《宋史•吳時傳》載:「時敏於為文,未嘗屬稿,落筆已就,兩學目之曰‘立地成櫥’。」又宋代的李綱以博覽群書、博學強記聞名,人號「書櫥」。還有一義是諷喻讀書多卻不能應用的人,義與「書簏」近。如《南齊書•陸澄傳》記:「澄當時稱為碩學,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宋書》竟不成,王儉戲之曰:‘陸公,書櫥也。’」書種 猶言讀書種子,省作「書種」。不讓讀書種子斷絕,這是「家無讀書子,官從何處來」的封建社會裏的 「書香門第」思想。宋代詩人楊萬里詩云:「高文大冊傳書種,怨句愁吟惱化工。」

書生 古代多指儒生。《三國誌•吳書•孫權傳》注云:「(趙)咨曰:‘吳王……雖有餘閑博覽書傳,籍採奇異,不效書生尋章摘句而已。’」當「書生」與「白面」連在一起時,特指少年文士,含有年輕識淺之義。

書迷 心迷戀於書的人。元末宋濂,因家貧無力購書,只好到處借閱,讀後還把書全抄下來。即使天冷硯臺結冰,手指僵硬,也抄書不止。被稱為「書迷」。

學究 古代泛稱儒生,後常諷刺腐儒為學究。如宋劉延世《孫公談圃》載:「藝祖(趙匡胤)生西京夾馬營,營前陳學究聚生徒為學,宣祖(趙弘殷)遣藝祖從之。」

白衣秀士 指沒有功名的讀書人。如馬致遠《岳陽樓》曲:「至如呂嚴,當初是個白衣秀士,末流書生,上朝求官,在邯鄲道、王化店遇著鐘離師父,再三點化,終得成了道。」掉書袋 即掉書的口袋,含有貶義,諷喻愛好廣徵博引炫耀自己學問淵博的讀書人。《南唐書•彭利用傳》載:彭利用不顧對象場合,「對家人稚子,下逮奴隸,言必據書史,斷章破句,以代常談,俗謂之掉書袋」。

蠹書蟲 字面意為咬書的害蟲,轉喻讀死書的人。唐韓愈主張「不襲蹈前人一言一句」,反對讀死書。其《雜詩》云:「古史散左右,詩書置後前。豈非蠹書蟲,生死文字間。」

小兒學士 稱北周宗懍。據《北史•宗懍傳》:「宗懍,字元懍,南陽涅陽人也。少聰敏,好讀書,晝夜不倦,語則引古事,鄉里呼為小兒學士。」不櫛進士 櫛乃男子束髮的梳簏。「不櫛進士」喻稱有文才的女子。如唐劉訥言《諧噱錄•不櫛進士》載:「關圖有妹能文,每語人曰:‘有一進士,所恨不櫛耳。’」

鬥酒學士 指唐代王績。《新唐書•王績傳》記:王績性簡放嗜酒,武德初,待詔門下省。依定例,官給酒日三升。或問:「待詔何樂耶?」答曰:「良釀可戀耳!?侍中陳叔達聞之,日給酒一鬥。時人遂送王績「鬥酒學士」的謔稱

尺二秀才 古文「盡」字的俗寫字作「盡」(現用作簡化字),由於「盡」字由尺下二點構成,故而戲稱書寫俗字的讀書人作「尺二秀才」。這名稱首見於南宋孫奕《履齋示兒編•聲畫押韻貴乎審》:「初,誠齋先生楊公(楊萬里)考校湖南漕試,同寮有易義為魁。先生見卷子上書‘盡’字作‘盡’,必欲擯斥,考官乃上,庠人力爭不可。先生云:‘明日揭榜,有喧傳以為場屋取得個尺二秀才,則吾輩將胡顏?’竟黜之。」

著腳書樓 宋代趙元考的綽號。他博覽強記,宋朱牟《曲洧舊聞》卷二載:「(趙元考)無書不記,世稱‘著腳書樓’。」意即:趙元考好像會行動的書樓一般詩書滿腹。

書城 唐代李泌,不但看書多,而且家中藏書汗牛充棟,被譽為「書城」。 

書倉 後漢的曹平,積石為倉以藏書,號曰「曹氏書倉」。

書窟 五代人孟景翌,一生勤奮讀書,出門則藏書跟隨,終日手不釋卷。讀書所坐之處,四面書籍卷軸盈滿,時人謂之「書窟」。書巢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在山蔭家居時建造了一個書房,自命為「書巢」。

書櫃 明代文人丘瓊勤奮好學,才思敏捷,故有「書櫃」的美稱。

本文留言

作者史衛劍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