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早上打完羽球,回到家約九點多,在樓下隱約聽到樓上傳來琴聲。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女兒在彈琴嗎?原本這學期開學即和國二的女兒約好週末早上六點半去打羽球,但每次都因為必須早起而鬧得不愉快,最後只好妥協,讓她睡到自然醒,我們自己出門。這天,她竟然這麼早就起床練琴,我內心一陣喜悅,慶幸自己前一晚沒有責備她。
其實早上打球時,也因為某些孩子練球時愛打不打的態度,讓幾個父母互吐苦水,父母親說曾多次糾正,軟硬兼施卻始終無效,大家一致認為:父母除了忍耐,好像沒有更好的方法。
教練聽了說:「不是忍耐,而是‘祝福與陪伴’。」教練補充,現在的孩子看起來什麼都不缺,但心靈很匱乏,不知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他們可能也不想這樣,但是表現出來就是這樣。大人應該要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會陪在他們身邊,即使在外面受了傷,還有可以安全依靠的對象。教練的結論是:陪伴很重要,只要孩子願意一大早來打球,父母就陪他來,慢慢的,他會有所感覺的。
教練給我們的箴言,如醍醐灌頂,雖然我們平常也都知道,但面臨實境時,好像都派不上用場,特別是對某種情況已經忍受了很久,彼此情緒達到臨界點,只要一個導火線,親子戰爭一觸即發,最後往往兩敗俱傷。
就像前一天晚上,女兒十點補習回家,洗澡後,就把自己關在房裡,問話愛理不理的,連續三天都是這樣了;也許是因姐姐畢旅不在而感到落寞,也許是爸爸又嘮叨她了。我關心的問她:「你為什麼不說話?」(其實這問法很拙劣)她瞪大眼看著我說:「要說什麼?」我再問:「發生什麼事?你心情不好嗎?」她搖頭不語,我只好黯然退出她的房間。
我回頭問她爸爸:「你有罵她嗎?」爸爸否認,也生氣的表示:「難道就任由她這樣嗎?」我回答:「先不理她就好了!」雖說如此,但我心中也有一股氣。
臨睡前,我越想越不甘心,認為現在糾正還來得及,於是帶著難平的氣,推開女兒的房門,但她已經睡了。或許她有先見之明,或許她也覺得自己態度不對,但又拉不下臉來道歉,只好「睡遁」!
週末早上,雨過天青,一大早美妙的琴聲,讓剛結束畢旅的大女兒一邊睡覺、一邊享受,直誇妹妹彈得真好。近午時,我在廚房烹煮午餐,她竟主動幫我拌炒米粉配料,還表演了「翻鍋」。之後,她便和姐姐聯手晒衣服,姐姐用玩得沙啞的聲音分享畢旅趣聞,後陽臺不時傳來兩人的笑聲,那種和樂的氣氛又回來了。
這時,我想起——祝福與陪伴;孩子心情起伏,也需要一些空間與時間來調整、沉澱。感謝教練提醒,願心懷此言,陪孩子安然度過每一次心情風暴!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