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獨家庭超百萬 他們悄悄進入公眾視野(組圖)


父母再也不能和女兒楊菲相見


楊菲父母


一年前孩子去世,這位來自德陽的母親淚已哭干

【看中國記者華青綜合報導】有這樣一個曾被忽略的群體,正悄悄進入公眾視野﹐他們就是----- 失獨父母

他們中大多數生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趕上八十年代首批獨生子女政策,人到中年後遭遇到獨子夭折。專家估算,在中國至少有100萬個這樣的失獨家庭,每年大約還要新增7.6萬個。

想逃 卻逃不掉

這是盛盛父母九年的心靈掙扎。據半島都市報報導﹐他們曾有過一個兒子,名叫「盛盛」,「茂盛、旺盛」的意思。2003年,盛盛突然因病去世。

從此他們沒了幸福、快樂 、希望。他們想遠離原來的生活,搬出了原來的房子﹔卻還小心地把兒子小時的玩具、照片放在一個箱子裡﹐留下個念想,希望能把孩子抓住,但從沒勇氣去動它。

9年的生活,處處充滿這樣的矛盾——想逃,卻逃不掉。他們說,等到閉上眼那天,這事兒才算過去。

搶不回來的兒子

與死神抗爭八天八夜,20歲的兒子盛盛沒留下一句話,就這麼去了。

那一年,林佑49歲,邵華47歲。

2003年4月23日,青島居民林佑的人生來了個急轉彎。

那天下午,上班的林佑接到學校電話﹐對方著急地告訴他,「你們兒子在宿舍裡突然暈倒,家長最好趕緊來天津。」聽到這個消息,林佑木了。因在兒子身上,林佑找不到任何有關身體虛弱昏迷不醒的蹤跡。1983年出生的他,不到20歲個子就躥到了一米八﹔這是林盛在天津讀大學的第二年。

都知道林佑夫妻疼兒子。兒子愛看書,林佑就陪他一塊兒藏書...邵華更是一天三頓飯,頓頓不重樣,為孩子做的都是他愛吃的。

趕到天津看著昔日生龍活虎的兒子躺在病床上,始終昏迷的狀態,夫妻倆揪心地疼。他們恨不得給醫生下跪。他們拚死也要讓兒子活過來,他們把兒子轉到條件較好的醫院。八天八夜沒睡、整日眼巴巴地瞅著機器上的指標,盼著能變得正常點兒﹔最終還是沒能搶回兒子。

心底的矛盾糾結始終都在

「沒生過孩子的,不知道父母對孩子的感情 。孩子在國外,過年過節時也能打個電話。唯獨我們這種人,什麼也等不來。」他們有一種難以承受的痛苦。他們每天都希望加班﹐就怕回到空蕩蕩的家。原本精打細算的邵華,也沒心思管家了。她時不時就會哭一場。

「對門鄰居和我們一塊搬進來時,兒子還沒結婚。現在人家孫女都好幾歲了。」邵華說,生活的細節都時時刻刻刺激自己。就連給侄子做一個雞蛋餅,也讓她想起往事——這也是兒子非常喜歡吃的東西。不管怎麼調整,9年多了,他們沒有一天能把孩子忘了。

習慣以「某某媽媽/爸爸」相稱

董毅去世14年了﹐心中難過時,董毅父母會離開北京去旅遊。每次離開和返回,都會對著空蕩蕩的房間打招呼。

「兒子,好好看家,我們出去玩兒啦!」

房間空蕩,整潔,像賓館一般一塵不染。

「兒子,我們回來啦!」

房間依然空蕩,整潔...孩子離開後,董毅的媽媽通過網路,結識了許多同命相憐的家庭﹔北京的幾家時不時會聚聚,「我們的痛,旁人怎麼能瞭解?」尚未坐定,幾位失獨母親的聲音顫抖起來。

她們習慣以「某某媽媽/爸爸」相稱,很少提及姓名。

「別人這麼叫我們的時候,就感覺孩子還在。」57歲的「小男媽媽」,隨身總帶著一塊手帕,「不知什麼時候眼淚就流下來了。」

「董毅媽媽」挺羨慕「小男媽媽」,「孩子是因病離開的,好歹陪著走完了最後一程。」

1998年,董毅在去同學聚會的路上遭遇車禍,沒有留下一句話。

家境富足的「孫萌媽媽」今年64歲,她曾一心想為女兒創造更好的未來﹔突如其來的疾病奪走女兒26歲的生命。

大年夜,她端著飯碗突然大哭,一個人跑到女兒的墓地呆了兩天兩夜,哭著一遍遍撫摸冰涼的墓碑,直到手凍得沒知覺。

已沒生育機會 害怕「老無所依」

跟失去孩子的年輕父母比﹐他們好歹還年輕,還能生育,還會有孩子,還有希望。

「我們呢?」失去孩子那年,孫文霞(化名)39歲,原本有再生一個的機會。孩子生前巨額的治療費,讓她幾乎沒來得及悲傷,就背上債務繼續生活。債務還清已是2011年,孫文霞已快60歲了。

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穆光宗總結,無人養老,無人送終,是很多獨生子女夭亡父母普遍擔憂的殘酷現實。而入住社會養老院又面臨著重複的刺激與傷害。

穆光宗直言,失獨群體的產生是計畫生育政策必然產生的結果,「我們應該善待他們,他們響應國家號召才走到了今天.....」

 

本文留言

作者華青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