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堂木與子子孫孫(圖)


(網路圖片)

在看古裝戲時常發現,官老爺一旦發火時,就把手裡的一塊小木板猛地在桌子上一拍,大吼一聲:「帶下去!」那木板就叫「驚堂木」。

我原來以為凡是驚堂木的作用都是一樣的,只要能把犯法的人「鎮住」就行,沒想到這裡頭還有許多彎彎繞繞。小小的一塊木板,用在不同人物的手中,就有不同的名目,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據考證,這塊小木板上至皇帝,下到七品芝麻官,甚至和尚道士都會使用。那看似同樣的聲響,不同身份的人拍出來的可就大不一樣嘍。

皇帝身邊也有驚堂木,可是那不叫驚堂木,而叫「震山河」。皇帝是全國的最高統治者,只要拍一下,弄得不好,舉國震驚。有時一拍,就會有很多人頭落地,可見其權威是多麼大。

宰相手裡的驚堂木叫作「佐朝綱」,一方面表明自己的身份,又表示他要用這個木板,協助皇上振興朝綱。

元帥也用驚堂木,那叫「驚虎膽」,用是它來鼓舞士氣,以壯軍威的。

縣太爺用的,的確叫驚堂木,專門用來嚇唬犯人,命他老老實實從實招來。有趣的是,道士、和尚也用這塊驚堂木,道士叫「權杖」,和尚叫「醒木」,他們無權管人,只能用這塊小木板來「醒神」,意思是告訴菩薩和神靈,別把他們忘記了。

仔細看看,你就會發現,從古至今,在我們身邊也有各式各樣的驚堂木,或者是驚堂木的子孫後代。

兒時讀私塾,發現老先生手裡也有那塊木板,那叫「呼尺」,用來維持課堂秩序的,如果碰上調皮的頑童,就用這塊小木板打手心和屁股,直打得你眼淚直淌,表示再也不頑皮為止。

一次上中藥店抓藥,發現骨瘦如柴的老藥劑師用一塊類似驚堂木的東西把藥箋壓住,老人告訴我說這叫「戒方」。我忽然想起,這東西我也用呀,我的寫字檯上放的那專門用來鎮紙的「有機玻璃」,不也和驚堂木差不多嗎?也許「鎮紙」就是從驚堂木演變來的。

我又想起上回看揚州評話,正在大家焦急等待開場時,忽聽桌子「啪」地響了一下,全場為之一震,於是,演員就「開始」表演了。

我翻了一本雜書,書上說那玩藝不叫驚堂木,而是叫「止語」,那「啪」的一聲,是想告訴所有的聽眾:「別說話了,我要說書了。」

真沒想到,一塊小小的驚堂木,竟然能變化出這些五花八門的玩藝,生出如此眾多的子子孫孫。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