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香可口!實拍日本小學生豐盛免費午餐(組圖)

據說始於1889年山形縣鶴崗町(現在的鶴崗市)私立忠愛小學校。家境貧寒、不帶盒飯的孩子很多。建立該校的僧人就提供飯糰、烤魚、咸菜的午餐。大家都很喜悅享用。

為此,忠愛小學還立起「首次開始供餐的學校」的紀念碑。人們都認為供餐對孩子們是天大的好事,逐步推向全國。

這個時期還在使用陶瓷餐具,學校供餐的氣氛更接近於在家裡吃午飯。戰爭開始後,1941年起,食品供應不足,許多學校也不能繼續供餐。

1944年對6大都市的小學生實施學校供餐。

現在因為12月24日不供餐,就把一個月後的1月24日至30日,定為學校供餐周,屆時提供特殊菜單等紀念此事。1947年,全國城市約300萬兒童開始享用學校供餐,還開始使用美國無償提供的脫脂奶粉。1949年接受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捐贈的脫脂奶粉。1950年,使用美國的小麥粉,8大都市的小學生都享受到了供餐。1951年全國掀起了要求國庫補貼、繼續學校供餐的運動。

1952年,國庫開始補貼小麥粉價格50%,4月起,全國所有小學校都實現了供餐。

1954年,學校供餐法開始實施,供餐作為教育的一環,目的在於培養孩子對餐飲的正確理解、好的習慣,豐富校園生活,養成開朗的人際交往性格,已經在全國普及。

1958年,日本教育部管理局局長下發了「學校供餐牛奶的處理要領」通知,脫脂奶粉向牛奶轉換。但完全轉變成牛奶還是很久以後的事。

1963年,實現了國庫對脫脂奶粉的全額補貼,推進了全面實施牛奶供餐。

供餐的麵包規定為紡錘形麵包。但從1955年末開始用油炸麵包等加工過的麵包供餐。

以關東地區為中心,開始使用軟面(先蒸熟再煮的面譯者注)做供餐。開袋的感覺至今很多人還記憶猶新。

1971年,日本體育局長就「學校供餐的飲食內容」發出通知,規定了食品構成的標準。

1976年開始供應米飯。與紡錘形麵包時代相比,菜品的種類不斷增加。從瓶裝牛奶變化為紙包裝牛奶。還能夠喝到透明錐形容器裝的牛奶。從牛奶容器能夠捕獲到時代的變遷。

1994年,由於1995年大米歉收。學校供餐使用市場流通的米。這是前所未有的。

1996年,發生了病原大腸桿菌O157引起的食物中毒死亡事件。

2000年,已經可以使用市場流通的大米了。與戰爭時期相比,已經是豪華的配餐了。時至今日,已經能夠提供精心考慮營養平衡、味道鮮美的供餐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