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 夏日如何消暑養生(組圖)


網路擷圖

清代宮廷每年暑月(農曆五月初一日至七月十五日),會在各個宮殿發放清暑的湯藥供嬪妃、王公大臣、宮女太監們飲用,以防治暑病。

古代醫家對治療暑病的方法上有幾個重點,如:張鳳逵《傷暑全書》的論述提到:「暑病首用辛涼,繼用甘寒,終用甘酸斂津,不必用下。」;王孟英《溫熱經緯》記載:「暑傷氣陰,以清暑熱而益元氣,無不應手取效。」;王綸《明醫雜著》也提到:「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

清宮防治暑病良方

香薷湯

由香薷、扁豆(炒)、厚樸、赤茯苓、甘草、黃耆、陳皮、菊花等藥組成,以水熬湯服用。作用:清暑而不傷氣,祛濕而不傷陰,健脾胃又上清頭目。

暑湯方

由香薷、扁豆(炒)、厚樸、茯苓、甘草、黃耆、陳皮、木瓜、蒼朮(炒)、白朮(炒)、藿香、檀香、滑石、麥冬、烏梅、伏龍肝等藥組成,以水熬湯服用。作用:全面體現「辛散祛暑、酸甘斂津、益氣養陰、化濕利水」等防治暑病的原則。

此二種消暑藥方的組成,我們可以瞭解到當時中醫大夫防治暑病的用藥思維,以及清代御醫們制方的用心。


網路擷圖

盛夏消暑幾味藥

扁豆

扁豆是治療暑病最常用的藥(食)材。扁豆性平,味甘,歸脾胃二經。有健脾、益氣、化濕、消暑的功效。夏天暑熱之氣多夾濕,扁豆擅長祛暑化濕,調和腸胃。對於夏季急性胃腸炎及暑濕感冒、上吐下瀉者,有不錯的食療食養作用。但這裡須注意的是,食用扁豆時宜注意須煮至全熟,因未煮熟的扁豆反易引起頭痛、嘔吐、腹瀉、心悸等中毒反應。

黃耆

暑傷氣陰,黃耆益氣固表,可以防止汗液外泄過多,以免暑熱耗津傷氣而致虛脫。

麥冬

夏天流汗過多,容易使身體津液不足。麥冬氣涼味甘,質柔多汁,長於養陰生津,清心潤肺,可以防治暑熱所致的陰虧津傷、心煩口渴等症。

烏梅

烏梅性平味酸,中醫認為「酸甘化陰」,食用烏梅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可以防治暑熱煩渴津傷之症。

菊花

菊花性涼,味甘苦,有疏風清熱,養肝明目的功效。在炎熱夏季,可以沖泡菊花茶當作飲料,有清熱消暑,除煩渴,消除疲勞的效果。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