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指中國?希拉里在蒙古呼籲政治改革

蒙古烏蘭巴托——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羅德姆·克林頓(Hillary Rodham Clinton)週一在中國鄰國蒙古發言時表示,經濟上獲得成功,卻不進行實質性的政治改革,這種模式不具可持續性,並將最終導致不穩定。而這明顯是一條針對中國的信息。

希拉里在亞洲之行的第二天來到了這個與中國接壤的礦產資源大國。她此行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將美國重回亞洲的重點從之前強調的美國軍事力量拓展為對亞洲經濟和社會問題的關注,以緩解與中國的對抗。希拉里是在一次國際民主擁護者論壇上做出了以上發言。而這段時間正是中國國內的一個敏感時期,中國共產黨高層的權力交接出現混亂,而該國政府也因環境問題和包括強制引產在內的諸多社會問題面臨越來越多的批評。

雖然希拉里沒有提到中國,但此番明確評論的指向相當明顯。

「最終,你不能只有經濟自由而沒有政治自由,」她說。「壓製表達政治意見的自由或者嚴格控制人們讀什麼、說什麼或者看什麼,確實能夠創造出一種安全的幻覺。但是幻覺會漸漸消失,而人們對於自由的渴望卻不會消失。

她補充說,「那些想要經濟開放卻限制表達自由的國家會發現他們要為這樣的方式付出代價:這會扼殺創新性和企業家精神,而它們則是可持續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這恰恰是針對中國所說的。該國經濟在經歷了過去十年的兩位數增長之後,出現了走弱的趨勢。

20世紀90年代,新加坡總統李光耀(Lee Kwan Yew)提出,民主觀念只適合西方社會。希拉里認為這種觀點已經過時了。她說,「據非營利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透露,在過去5年裡,亞洲是世界上唯一在政治權利和民權方面都能穩步前進的地區。」

與那些取得民主進步的國家相比,有些政府卻「夜以繼日地限制人民獲取觀點和信息的渠道,監禁某些表達自己觀點的個人,剝奪人民選擇領導人的權利,避開公眾視野、且不受限制地管理國家。」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