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不丹人提升幸福感的方式(組圖)

上個月,《聯合早報》一項調查,說近年來不丹人的幸福感有所降低,尤其是城市居民,在全球化衝擊下,這個群山環繞的國度不再那麼快樂了。不丹總理廷裡認為因為追求物慾,不丹國民逐漸背離傳統價值觀,他表示回歸幸福的最好方式就是認同鄉村生活,因為那裡的確是不丹的淨土。

在不丹旅行一定會接觸到的除了著名的宗堡建築和寺廟,還有就是鄉村了,因為畢竟是個農業國家,鄉村面積廣大,作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之一,八成人都生活在鄉村,而不丹的鄉村生活也有許多讓人著迷之處。

從普納卡宗出來,路過一處名叫Chimi Bang的鄉村,在通往切米寺(Chimi Lhakang)的途中,我提議去看看,想拍些當地村民的生活場景。四月,山谷已經翠綠,稻田裡散發著稻花的清香,空氣好像清洗過一樣,清新得讓人心醉。山坡上散落著白瓦褐牆的不丹式房屋,婦人背著孩子拎著籮筐從田野上走過,好一幅動人的鄉間畫卷。我順著鄉間小道走進這處村落,看到兩個村民正在溪水邊洗衣服,這裡的河水純淨天然,可以直接用作生活用水。


扎西陪同我走進一戶人家的作坊,裡面婆媳二人正在辛勤勞作著。只見年輕的媳婦兒坐在爐灶邊,在一個大鐵鍋中用小竹掃帚來回炒著米,第一次見到,我以為是當地人的主食,後來聽扎西說,她們炒米是拿出來賣的,原來這是不丹很受歡迎的一種小食,可以早飯時吃,也可以裝在竹製食盒裡,作為主要的旅行糧食或郊遊的主食。米淘好後,晾至半干(濕而不粘),不加油炒至微糊就可以了。一般可以干吃,是隨手拈來的美味零食(類似爆米花),也可以根據口味,用糖水或者牛奶泡,或者放點鹽和油,也是很好吃的。媳婦兒示意我嚐嚐,我捻起一粒放入口中,果然香甜脆口。

一邊的老阿婆則一直在一個木桶中用力搗著什麼,「那是在做酥油,」我只聽說過這種西藏地區常見的食品,原來是這樣做的,據說先將奶計加熱,然後倒入一種直徑l尺左右的大木桶裡,用力上下抽打,來回數百次,攪得油水分離,上面浮起一層湖黃色的脂肪質,把它舀起來,灌進皮口袋,冷卻了便成酥油。這種不丹人的日常食品,絕對純天然。

村口,一處正在建造的房子,幾位不丹村民正在打夯,和西藏非常相似的建築方式,我曾經在大昭寺見過。不丹鄉村通常是一家一棟小樓,帶一個院子,不過蓋上這樣一棟房子需要兩三年或者更久,不丹人幹事效率算不上高,尤其是搞基礎建設這事,沒有個把年頭完不了,難怪現在不丹的道路都是印度人來修的。

不丹鄉村的活狀態估計和中國很多地區差不太多,當地人的簡單純樸也是一樣的,只是讓我感嘆的是不丹處處都很乾淨,即使在鄉村,也少見垃圾和污染環境的行為。村民們使用天然材料裝東西,比如用竹編的筐簍裝水果蔬菜,用婆羅雙樹葉包裹豬肉,用「邦瓊」(露蔸樹葉做的碗)來盛牛奶等等。一個國家的環保意識是從普通人的行為體現出來的,老百姓都如此,那這個國家自然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物質上雖匱乏,但卻擁有潔淨的生存環境和安全的食物飲水,回頭看看我們呢?那些令某些人驕傲的GDP有什麼意義呢?

本文留言

作者阿茲貓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