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為何指責『夜半鐘聲到客船』 ?(圖)

 

                            

唐朝詩人張繼寫過一首非常著名的詩,叫作《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中所說的寒山寺,在今天蘇州西郊的楓橋鎮。這座寺院建於南北朝時期 ,那時叫妙利普明塔院。唐朝的兩位高僧寒山、拾得在寺裡主事,後人就把該寺叫作寒山寺。如今寺裡還供有寒山、拾得的塑像。

這首膾炙人口的唐詩還曾引起一場很有意思的筆墨官司。

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認為最後一句「夜半鐘聲到客船」與事實不符,在他的《六一詩話》中有這麼一句:「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 。」他的理由是寺裡自古都是早晨撞鐘,晚上敲鼓,晨鐘暮鼓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寒山寺怎麼能半夜敲鐘呢?除非和尚撒癔症或是多喝了幾杯。他這麼一說,後人也多有指責張繼的,說他憑空臆造,不尊重事實。還有人更損,說他根本就沒去過寒山寺,頂多是白天轉了一圈,夜裡的事是他想像的。

其實唐朝時寺裡經常是半夜敲鐘。如果多讀一些唐詩,就會發現這一現象。皇甫冉在《秋夜宿嚴維宅》中有「夜半隔山鐘」之句;陳羽在《梓州與溫商夜別》中寫過:「隔山悠揚半夜鐘」;白居易也曾吟過「半夜鐘聲後」⋯⋯難道說這些寺裡的和尚全是撒癔症和耍酒瘋嗎 ?

再近一點兒 ,宋朝詩人陳正敏借住寺中,夜半聽見敲鐘就去問和尚。和尚告訴他這是分夜鐘,所謂分夜就是說夜與晝相交的時刻,在響鐘之後便是次日了,看來和尚計算時間還是挺科學的。

由此可見,歐陽修的指責是錯的,張繼並沒有寫錯。而且詩中說的楓橋,也因此大大提高了知名度,到蘇州的人一定要去瞻仰一番寒山寺 ,再登一登楓橋 ,否則便有白來一趟的遺憾。明朝著名詩人高啟,就曾到過楓橋,並留詩一首:

畫橋三百映江城,詩裡楓橋獨有名。
幾度經過憶張繼,烏啼月落又鐘聲。

詩的最後一句巧妙地將張繼詩的精華連在一起,也算是匠心獨運啊。

張繼這首詩是在公元 756—758 年間寫的,那時正值安史之亂爆發不久,他是中了進士還沒當上官,就到蘇州避難。他舟泊楓橋,半夜難寐,寫詩消愁,誰知竟留下了千古絕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