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底發現稀土礦床 可用230年(圖)
BBC:日本宣布發現大規模海底稀土礦床
加籐指出,太平洋海底分布的稀土礦床範圍非常廣闊。
東京大學週四(28日)宣告,在日本最東端的南鳥島附近經濟海域的海底,發現了含混在泥沙裡的高濃度稀土礦床,從濃度和礦床體積推測,儲藏量約為680萬噸,按現在日本生產家電、汽車等年需稀土量計算,可供日本使用227年。
東京大學大學院地球資源學教授加籐泰浩率領的研究團隊在東京召開的資源地質學會上發表了這一成果。
該團隊發表的研究報告是首次宣告日本領海內蘊藏大規模稀土礦。
報告指出,根據4年前起國際聯合陸續採樣調查的結果,從南鳥島西南310公里處、水深5600米的海底發現1700ppm、平均1100ppm的高濃度稀土礦;從同島以北180公里處也發現超過1000ppm的稀土礦。(ppm為濃度單位,意思是百萬分之一)
公海巨大蘊藏
去年7月加籐率領的該研究團隊曾發表過夏威夷周邊和大溪地周邊等太平洋公海約3500至6000米深的海底蘊藏大規模範圍的高濃度稀土泥沙層,推測所含稀土量約900億噸,比地球陸地稀土蘊藏量高出近800倍。
加籐週四繼續指出,太平洋海底分布的稀土礦床範圍非常廣闊,「看來沉睡著幾千年也永不完的稀土資源」。
不過,開採太平洋公海海底的稀土,不僅需要時間達成國際聯合開採的協議,而且礦床在水深幾千米海底,國際上的技術至今也只有德國30多年前開採海底2000米資源的經驗,開採3000米以上的技術,需要創新。
充滿技術自信
日本在領海內也發現礦床,為獨自開發開採技術提供契機,官方電視臺NHK引述日本政府旗下的海洋開發公司的分析說:「運用開採海底油田的技術來開發海底泥沙的開採技術是十分可能的事」。
該公司預測,把開發成功的開採海底泥沙技術搭載在日本的深海調查船「地球號」上,就可能達到每天開採1.5萬噸泥沙的效率。
當日本政府與美國、歐盟週三聯合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正式起訴中國減少稀土出口是違反世貿組織規定、中國主張減少開採是為了保護環境的正當目的的糾紛中,日本發現領海海底大規模稀土礦床的消息令日本傳媒週四晚報導時,都感到鼓舞和對開發技術的自信,日本網路上週四晚更是一片歡呼。
中央社:日發現海底稀土 可用230年日發現海底稀土 可用230年
網路圖片/看中國配圖
日本媒體報導,東京大學研究團隊在日本最東端的南鳥島周邊海域,發現含大量稀土的泥礦床。這是日本首度在專屬經濟海域發現稀土,蘊藏量相當於日本約230年的消費量。
「日本放送協會」(NHK)、「產經新聞」等報導,以東京大學研究所教授加籐泰浩為首的研究團隊發現,在東京都小笠原村南鳥島周邊專屬海域的海底含大量稀土礦藏。今天在東京舉行的資源地質學會上,研究團隊公布了這項研究成果。
經研究團隊分析南鳥島周邊海底探鑽試料,結果得知島嶼的西南方約310公里、水深約5600公尺的海底泥含有濃度最高約1700ppm、平均約1100ppm的稀土。
研究團隊從濃度、海底泥層厚度等推斷,周邊的稀土蘊藏量約680萬噸,相當於日本約230年的稀土消費量。
這是日本首度在專屬經濟海域發現到整片、大量的稀土。研究團隊今後將與日本企業討論挖掘事宜。
研究團隊也在南鳥島北方約180公里處,發現稀土濃度逾1000ppm的海泥。
加籐表示,稀土的分布很廣,周邊可能蘊藏著幾千年也用不完的稀土。
他認為,這次在日本專屬經濟海域找到稀土,可開發國家資源,堪稱意義重大。資源分布情況如何,應立刻進行調查。
參與這次研究的海洋開發公司表示,只要運用從海底油田汲取原油的技術,就可能開發出深海汲取海泥的技術,研發出新系統後,再搭載日本的海洋研究開發機構擁有的「地球號」海洋資源探勘船,1天可汲取1萬5000噸的海泥。
報導指出,高科技產品加入少量稀土,性能就會大幅提升,因此稀土備受注目。美國地質調查所的資料顯示,中國大陸佔有全球稀土生產量97%。如製造油電混合動力車、液晶電視機等,日本1年約需使用3萬噸稀土。
中國大陸前年以保護環境等為由,對日本減少40%的出口量。前年9月釣魚台海域發生中日撞船事件後,中國大陸一度停止對日本出口稀土,使得日本企業感到不安,日本也開始尋找中國大陸以外的稀土來源。
去年3月,日本在澳洲獲得大礦山的採礦權,今年5月也與哈薩克達成協議,加強雙方合作。
美國地質調查所指出,陸地可能約有1億1000萬噸稀土尚未開發。依照國別來看,中國大陸約48%、哈薩克等舊蘇聯國家約16%、美國約11%。
去年,以加籐為首的研究團隊在太平洋海底泥發現含大量稀土,估計蘊藏量是陸地上的8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