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芽歌書:記錄數百年壯族情歌(組圖)


喜慶時節,村民會圍坐一起演唱山歌。


畫有81個符號的《坡芽歌書》。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一個壯族聚居的小村莊裡世代傳唱著一種山歌,唱山歌時人們會參照一張畫著奇怪圖形符號的土布幫助記憶,這就是後來被驚嘆為「活著的圖畫文字」的坡芽歌書

「坡芽」為壯語,是開滿染飯花的山坡之意。當地村民習慣用一種叫做「染飯花」的花朵與糯米浸泡,做出彩色的米飯招待遠道而來的貴客,「芽」即染飯花。

坡芽村現有55戶人家,全是壯族,其中農姓有48戶,其餘為韋、黃等姓氏。他們世代以稻作為主業,有時也進行狩獵。坡芽村由於地處深山,極少受到外來文化影響,因此民風古樸,代代相傳的山歌也在這裡得到了完整的保留。

繪在土布上的山歌

坡芽歌書是2006年富寧縣對全縣壯族文化資源進行全面普查時在剝隘鎮坡芽村發現的,原件為一塊畫有81個奇特圖形符號的土布。據普查人員回憶,那天他們讓村民唱幾句山歌,一位村民唱到中間突然忘詞了,於是走進屋內拿出了一張簡陋的紙,照著上面畫的一些奇怪的符號又唱了起來。他說,這是從同村的農鳳妹那裡抄來的。於是,普查人員又找到了農鳳妹,在她家中發現了完整的畫有81個符號的土布,上面繪有月、星、樹、稻葉、犁、斧、禽、馬、人、衣、鳥籠等81個物像符號,每個符號大小約一寸,由仙人掌的汁液繪成,當地村民稱其為「布瓦吩」,意思是「把花紋圖案繪在土布上的山歌」,翻譯成漢語即為「歌書」。後來,這些符號被命名為《中國富寧壯族坡芽歌書》。據農鳳妹介紹,這是祖傳的一份歌書,每一幅圖畫代表著一首特定的山歌,81幅圖畫記載了81首壯族情歌。這些圖畫根據每首歌中用以表情達意的主要物像繪製而成,書寫符號相對抽象而固定,且能喚起人們對歌詞的相同記憶,只要見到這個圖畫,即可根據它約定俗成的特定含義演唱整首山歌。村民農麗英說:「小時候學唱山歌時,祖母便手把手在地上教我畫這些圖畫,以幫助記憶。久而久之,看到一幅畫,就可唱出一首歌;每唱一首歌,腦子裡就會閃現一幅圖畫。」

除農鳳妹和農麗英外,全村還有20多人能夠通過圖形符號認讀山歌,剝隘鎮的六益村、者寧村以及該縣者桑鄉百比村,歸朝鎮那貫村、老街村等,也都有人能夠通過圖形符號認讀山歌。農鳳妹和她的弟媳農麗英是《坡芽歌書》唱得最完整也是最好的人。農鳳妹說,她們已完整地傳承了《坡芽歌書》的全部唱法。她們常被周圍村子裡的村民邀請,去為村裡的紅白喜事唱上幾曲,方圓十里的村子她們都去唱過,有時臨近的廣西村寨也會邀請她們前去高歌一曲。

81首山歌只為一個「情」

富寧縣組織有關專家翻譯《坡芽歌書》時,發現這81個符號原來是81首以愛情為主題的情歌。它們以男女戀情為主線,委婉曲折地反映了壯族青年從結識到相愛的過程:巧遇初識時的驚喜,試探性地盤問、雙方的自謙和讚美、對各自「情史」真真假假的相互考察、悄悄萌生的愛慕、愈演愈烈的激情……直至最後山盟海誓,相約偕老。

《坡芽歌書》是一部優美的愛情民歌集,是當地人習唱情歌的教科書。歌書裡所選的都是當地傳唱很久的傳統民歌。據統計,富寧縣世代流傳的壯族傳統民歌種類很多,曲調豐富,主要用於談情、說愛、祝婚、祝壽、讚美、諷刺、猜謎等,許多歌曲在世代傳唱中已形成相對固定的套路,其中尤以男女對唱的情歌最能體現壯族細膩如絲、柔情似水、才思敏捷的民族特色。這類情歌除了趕「攏端」在野外唱,也常於喜慶時節在家裡對唱。富寧壯族民居大都是干欄房,分上中下三層,上層儲物,中層住人,下層圈養牲畜。與其他地方壯族干欄房不同的是,富寧壯族干欄房中層部分正門兩邊各有一個耳房,當地壯語叫「恩香」,這兩個耳房就是男女對唱民歌的專用房。當地青年男女對唱情歌時一般按照求歌、辭歌、祝歌、褒歌、情歌、定歌、別歌的次序漸進。《坡芽歌書》所載的81首情歌,集中了富寧壯族情歌的精華部分,除最末一首歌為男女合唱外,都為男女對唱。民歌格式為五言四句至幾十句不等,內容層層遞進,一唱一和,環環相扣。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