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或出現20年來首次國際收支逆差
第二季度,中國的國際收支或將出現1992年以來首次逆差。
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上的流出正大於流入。各大銀行大規模購買美元的勢頭已趨於緩和。中國金融機構(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在內)5月份新增外匯佔款234億元人民幣,但受貨幣貶值因素影響,按美元計算的外匯儲備減少了535億。4、5兩個月份,中國的外匯佔款減少了512億美元。二季度似乎將成為自2000年——相應數字編纂的起始年份——以來外匯佔款首次出現回落的季度。上一次出現此種情況還是2000年第四季度。
野村證券(Nomura Secruties)分析師羅伯·蘇博萊曼(Rob Subbaraman;中文名蘇博文)週二表示,「假定6月份中國金融機構外匯佔款保持不變……中國第二季度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將出現130億美元的逆差,這將是1992年以來首次出現這種情況。」
考慮到中國的貿易順差從第一季度的9億美元擴大至4、5月份的371億美元,似乎有理由推測,若中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真在二季度出現逆差,那麼該逆差將是資本淨流出所致,原因是中國各大銀行紛紛放緩在外匯市場購買美元的步伐,蘇博文表示。
一國的國際收支失衡意味著該國在國際上的支出超過收入。而國際收支逆差會被市場視為負面信號。通常,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升,本幣的匯率下跌。進而還會導致國內通貨膨脹,最糟糕的情況下,勞動力市場承壓還將導致失業率的升高。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