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無語!令美國目瞪口呆的「志願軍」(圖)

 2012-06-08 15:4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3
    小字


韓戰中的人民

1950年6月25日凌晨,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日成下令向韓國發動突然襲擊,十幾萬北韓軍隊在幾百輛坦克的掩護下越過南北韓的軍事分界線----三八線,向韓國發起大舉進攻。同日下午,聯合國安理會譴責北韓的侵略,而此時的韓國軍隊與北韓軍隊實力懸殊很大,3天之後,韓國首都淪陷,8月初,韓國的領土只剩下十分之一。就在這時,9月15日凌晨,獲得聯合國決議案授權的聯合國軍隊,在美國麥克阿瑟將軍的指揮下,於韓國的仁川登陸,將北韓的侵略軍包圍,一度攻陷北韓首都平壤。金日成驚恐萬狀,趕緊向中國和蘇聯求救。中共政府矇騙人民,以美軍將要攻入鴨綠江邊,可能攻入東北為藉口,執意出兵,並且進行全國範圍的反面宣傳,通告全國「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號召人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事實上,從各方面的解密材料,特別是美國的解密檔案來看,聯合國、美國和其他盟國當時並沒有準備與中國作戰,並且還十分努力阻止這樣的戰爭發生。10月25日,中國軍隊跨過位於中國和北韓之間的邊界----鴨綠江,開始了這場歷時3年的戰爭。據解密資料顯示,韓戰期間,美軍陣亡幾萬人,中共軍隊陣亡幾十萬人,南北韓軍隊和百姓傷亡數百萬人,經濟損失不計其數。1953年的7月27日,金日成和中共接受美國提出的所有條件,在停戰協議書上簽字,交戰雙方仍然回到戰前的三八線兩側,這場由金日成發起的侵略戰爭終於落下帷幕。

被捲入戰爭的美國

韓戰爆發伊始,幾乎所有共產黨國家的報紙都刊登了一副照片:一位美國官員在大群武裝軍人的簇擁下,正舉著望遠鏡,從韓國邊境向三八線以北眺望,時間是1950年6月18日,韓戰爆發前7天,這張照片被宣傳為美國發動這場戰爭的證據。然而從前蘇聯解密的軍事檔案中,我們才確切地知道,韓戰是在北韓和蘇聯的秘密計畫中爆發的,金日成的朝鮮人民軍是韓戰的始作俑者,而照片中的人就是3年後出任美國國務卿的杜勒斯。

杜勒斯是當時出任美國共和黨的外交發言人,身負與在東京的美國遠東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將軍商討對日合約的使命,在赴東京的途中順道訪問韓國,被邀請去三八線上看看。誰知這一看,被當成共產黨國家掩蓋事實真相的藉口。然而事實是,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時,美國華盛頓市區像往日一樣平常,總統杜魯門到他的老家密蘇里避暑度假去了。負責白宮事務的國務卿艾奇遜,當日打電話給在家鄉休憩的總統說,這兒沒有任何要事,你無須往回趕,禮拜一再回來一點兒不遲。沒想到的是,這個電話挂斷幾個小時以後,韓戰爆發了,連杜魯門總統自己,也是從美國媒體上獲知消息的,當時各媒體忙亂一團,連夜搶發頭條。

事實上,無論韓戰期間,還是韓戰前,無論美國公開的或未公開的秘密的文件,還是各種媒體的報導、各類學者的著述,都沒有任何「入侵中國」的證據。然而卻有無數的歷史資料證實:美國出兵朝鮮,最直接的原因是為了阻止北韓對韓國的進攻和吞併,也為了防止共產主義的擴張。可是,既然是這樣,為什麼要攻入北韓境內?歷史是有記錄的。二戰時,為了反擊德國納粹,盟軍曾乘勝反擊,不僅收復失地,而且一舉攻進柏林希特勒的老巢,直到徹底消滅「第三帝國」。在韓戰中,美軍的乘勝追擊、打過三八線的軍事行動,這在當時不算不正常。

令美軍費解的「中國志願軍

然而,當美國軍人在戰場上迎面撞上中國軍人時,他們仍然不肯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們不能相信的理由太多了:他們不能相信,沒有大炮坦克等地面重型武器的配合,沒有空中飛機的支援,沒有宣戰,幾十萬中國大軍就這樣過了鴨綠江,開始面對面作戰;他們不能相信剛剛打完仗的疲憊貧窮的共產黨「新中國」,會把自己幾十萬兒女幾乎赤條條送上他國的戰場,去面對武器精良的美國軍事優勢;他們不能相信,49年以後,作戰的對象竟是美國曾經在二戰期間慷慨幫助過的國家,而且美國還被誣蔑成了野心勃勃的侵略者。

震驚之餘,實在想不通的美國國務院在幾經揣測中國出兵的原因之後,竟然不著邊際地得出結論,認為中國人是擔心自己在朝鮮境內「水豐水力發電站」以及鴨綠江沿岸水力發電設施的經濟利益受到影響,不得已才出兵的。美國國務院於是向美國總統杜魯門提出建議,指使麥克阿瑟將軍向中國公開申明,美軍沒有破壞中朝邊境水力發電設施的意圖。這真是讓人笑不出來的笑話,他們怎麼會瞭解中共是怎麼回事呢。

(好文重登)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