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左派坐實撙節 默克爾提六點計畫(組圖)


面對外界對撙節政策的批判,默克爾無奈的表示,何以量入為出這麼簡單的概念,會引發這麼多的爭議,這還真讓人訝異!(Getty Images)

【記者萬厚德綜合報導】在歐債問題上立場強硬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傳出立場有所改變,正研擬一套促進歐洲經濟發展的「六點計畫」。內容主要在於為歐元區經濟困頓的國家,量身打造一個具租稅獎勵與寬鬆法令的經濟特區。不過氣勢如虹的德國社民黨並不領情,強調若不採行更大力度的刺激經濟方案,勢將不與執政當局合作。IMF總裁拉加德則坦率表示,希臘不值得同情,IMF不會放寬紓困條件。

法國新科總統歐蘭德在5日23日的歐盟領袖非正式峰會上,提出發行歐元債券議題,並於會議中獲得熱烈討論,歐盟執委會與一些小國、及西班牙、義大利等均表支持,一度讓德國總理默克爾失去這個議題的主導角色。不過不久,默克爾隨即進行了一項以結構改革為主的「六點計畫」撙節路線修正案。該計畫針對歐元區各經濟體,尤其是經濟體質甚差的國家,進行了結構性的改革建議。其中包括:成立經濟特區、國營企業信託代管、採德國二元分流制教育制度、鬆綁勞動法、降低薪資成本、降低稅率及社會安全提撥制度。計畫的內容充分展現了默克爾(也可說是大多數德國人)在解決問題上的務實本色。

設經濟特區 吸引外資

經濟特區的設置構想,可以說是該計畫中最主要的項目。在經濟狀況較差的歐盟國家,設立特區,並借由寬鬆的法令規定與優惠的租稅協定,吸引外資的進駐。除可解決影響社會至鉅的就業率問題外,並可快速的產生促使經濟成長的效益。此一構想類似60年代臺灣楠梓加工出口區的設置,以及80年代為中國所複製建立的深圳等經濟特區。在這些區域有其獨立的報關體系與極為優惠的稅務法規,土地的獲得甚至於廠房的興建都獲得當地政府的全力協助與補貼。這也成為臺灣與中國經濟起飛的原動力,不但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更吸引了大量的外資,同時為兩岸創造了不小的外匯收益。相較於法國以債養債的方案,並證諸於兩岸的成功經驗,默克爾的經濟特區概念將更為務實與可行。

國企信託代管 恢覆信心降低改革負擔

希臘近乎不可收拾的主權債務問題,導致了營運原本就毫無效益可言的該國國營企業面臨解構的危機,而其影響所及已嚴重衝擊到整個中產階級,造成社會的動盪。而「六點計畫」中的國營企業「信託代管」機制,適足以解決此一問題,透過信託有序的協助設立私有化機構出售國有資產,除可恢復社會的信心外,並可保留國營企業的根底而不致遭到賤賣。

可貴的是,此一機制於兩德統一過程中得到了驗證。為瞭解決東德解體所遺留下來龐大且嚴重虧損的國營企業體,西德成立了Treuhand信託基金,實施代管機制,不但維持住德東社會體系的運作,減輕德西的龐大負擔,同時也消彌了可能產生的社會動盪局面。

鬆綁勞動法規 削減福利除懶漢

在「六點計畫」中,對歐洲這個以社會主義為施政理念所形成的勞動環境衝擊最大的,莫過於鬆綁勞動法規的建議方案。這也是兩德得以完成統一大業的關鍵點,但卻也導致當時德國總理施羅德在強大工會與各行業協會的壓力下黯然下臺。2003年,施羅德總理推動Agenda 2010的長期結構性改革計畫,借由勞動力市場的改革,讓企業有投資的動力,進而讓勞動力有其工作的動機和就業機會,逐步消弭東西德經濟結構上的差距,達到質與量兼顧的勞動結構。

在計畫中,施羅德削減了工會與行業協會的權力,讓不具經驗的年輕人也能充分就業,讓企業更容易聘用或解雇工人;同時還降低企業的稅率與社會安全提撥,重新建立雇佣關係。計畫初期雖造成短暫的失業率攀升,但隨後旋即迅速下降。而配套執行的則還有大幅削減失業救濟津貼,削減後津貼僅及美國這個資本主義國家的二分之一,這也讓「懶漢」在這個國家大量消失。此與英國前首相徹切爾夫人,在80年代揚棄英國一向奉為圭臬的「福利國政策」,改以亞當‧史密斯為政經理念宗師的新右派的改革路線,極為相似,強調「生產力與經濟成長」的政策途徑。而當初的這場改革,讓倫敦再度站上了世界經濟的地標。

然而工會與行業協會的強大反彈勢力,讓施羅德付出了連任失敗的代價,但卻讓德國浴火重生。十年生聚令德國企業更具活力,不但讓德東從廢墟中站立起來,更創下了史無前例的經濟成長與屢創新低的失業率,走出了兩德統一後的痛苦陰霾。成功的範力更足以讓即將面臨下一張骨牌命運的西班牙與義大利做為借鑒。

雙軌二元職訓 強化青年專業技能

不過,能有此一強勁反彈力道的背後因素,則在於德國所實施的中學和職業學校雙軌二元的職訓教育。由於德國一向重視企業學徒制,因此在制度上強調職技學校的學生可在企業見習,讓青年學子有更符合產業發展需要的專業技能,而不是盲目教育出一大批無謀生能力的大學生。
鑒於自身的經驗,德國將此一教育制度納入「六點計畫」中,希藉此因應主權債務危機國家普遍存在的青年高失業率問題。

IMF總裁:非洲難童比希臘更值得同情

不過德國地方選舉一路氣勢如虹的左派社民黨,並不因為這六點具濃厚德國象徵意味的計畫而放過默克爾。社民黨國會總召強烈表示,支持歐洲財政條約的先決條件是默克爾必須制定出更大規模的刺激經濟措施,否則一切免談。他強調,如果不改革金融市場的稅制,不增強投資力道,以及不提高歐洲投資銀行的貸款能力,民社黨不會跟聯邦政府同路。而這也是德國反對黨領袖首次將成長措施與財政條約掛勾。

不過他反對成立歐元區公債的立場,倒是與默克爾一致,也符合八成德國人民的態度。他認為,在欠缺一致性的經濟與財政政策與嚴格的付加條件下,歐元區頂多可以成立歐洲債務清償基金。換句話說,即便不願再過勒緊褲帶的日子,德國人民也不願意拿自己的血汗錢去打水漂。而IMF總裁拉加德在英國《衛報》一席話,可說是赤裸裸的替德國人民道出了不好說出的心聲。

在25日《衛報》刊登拉加德的專訪中,詢及她是否能狠心眼睜睜看著希臘的媽媽們沒錢請助產士,還有病患沒錢買救命藥。她說:「我比較擔心尼日小村學校裡小孩,他們3個人擠一張椅子,一天上課時間僅2小時。因為我覺得他們比雅典人民更需要幫助。」她接著表示,如果孩子受到撙節影響,家長必須負起責任,「家長必須繳交稅金」。她認為希臘人普遍逃漏稅不繳稅捐因而得不到公共服務,這「很公平」。拉加德堅持,希臘人還債的時候到了,並表明,IMF無意放寬希臘紓困條件。希臘看守政府說,稅收一年內減少三分之一,但根據紓困條件,希臘必須提高徵稅效率。

六點計畫挨批 分析:好了瘡疤忘了痛

改革沒有一夕成功的案例,十年生聚是一個必經的階段。默克爾「六點計畫」的提出雖可說「了無新意」,但卻真正具足了務實性與可落實性,最重要的是,這六點建議方案都具有實際的實施經驗、對策與一定的成就。

許多經濟學者與專業媒體對於默克爾所提方案並不具信心。基本上的悲觀論調除圍繞在其根深蒂固的企業學徒養成制度與所相應文化的難以複製外,主要還是針對德國這十幾年來苦行僧式做為的批判。
學者認為,德國長期以來在政策上勒緊褲帶的做法,放緩了德國經濟增長的腳步,這令德國人民養成寧可減少消費也要盡量儲蓄的的生活習慣,然而強勁的生產力道與效率還是對這個國家的GDP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也因此形成了內需不振但外銷暢旺的經貿現況。學這認為,這使得其他歐洲國家根本無法分享這個歐盟第一大經濟體所產生的龐大經常帳盈餘,而成為歐洲景氣不佳的「禍首」之一。

不過有分析認為,這類的批評其實是凱因斯的幽靈作祟使然,他們是「好了瘡疤忘了痛」,忘了二戰後凱因斯擴張理論的死忠擁護者英國,在70年代所面臨的總體經濟瀕臨崩潰邊緣的慘景。總結該次教訓主因,正是公共支出的巨幅成長與失控。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在掌政後所採取一連串的緊縮政策,挽救了英國的經濟與財政,並創造了近20幾年的榮景。而其中所採取的限縮福利支出、放寬經濟管制、減低直接稅、撤銷商業活動管制、減低部分領域公共開支等措施,也都呈現在這次的六點計畫中。

量入為出 先人的保守智慧

默克爾說了一句經典的話,「我無法理解,量入為出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怎麼會引發這麼多的爭論?這實在讓人驚訝。」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任內創下了零赤字預算的記錄,怎麼辦到的?簡單四個字:量入為出!臺灣前總統蔣經國任內做了許多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但並未實施赤字預算,甚至還有盈餘。在他行政院長任內所規劃的十大建設,奠定了臺灣成為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基礎。當時的經濟顧問們都建議他採取赤字預算擴大建設範疇,但他拒絕了,他強調「莫要債留子孫」!

先人的保守或許讓經濟的成長步伐沒有那麼快速,但是穩健卻也給社會帶來保守的道德風氣,抑制了因快速成長所造成的貪婪與腐敗。希臘正是後者血淋淋的例證。

可以這麼說,默克爾的「六點計畫」並非代表撙節立場的軟化,反而是坐實了撙節的真正內涵。「歐洲女王」正試圖師法「鐵娘子」的救英政策精髓,以挽救沉痾甚久的歐元區經濟體,整個歐洲大陸正上演一出亞當‧史密斯vs.凱因斯的經濟大戲!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