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嬰兒吃了奶粉之後死去

2011年,是非不斷的中國奶粉行業再次爆出了「大事故」:某品牌的奶粉「導致」嬰兒性早熟。隨即,廠家、媒體、公眾各執一詞,一片混戰。主管部門的「結論」沒有平息爭執,反而成為「被利益綁架」的「證據」。在許多人看來,嬰兒明明吃了奶粉,也出現了性早熟的特徵,怎麼可能沒有問題?

無獨有偶,2011年的美國,出現了一起性質類似、後果更嚴重的事件。

12月18日,密蘇里州一名10天的嬰兒因為感染「克羅諾桿菌」而死去。這種細菌存在於自然環境中,家裡和醫院都有可能。其感染非常罕見,通常美國疾控中心(CDC)一年會收到幾起病例報告。經常發生於新生嬰兒,一旦感染,後果就會很嚴重,死亡率相當高。

這位嬰兒死前吃過某品牌的配方奶粉。銷售商沃爾瑪得知這起事故之後,立即封存了那家店裡的該批次奶粉,並在第二天通知全美三千多家店面,下架封存同一批次奶粉。對於消費者手中的存貨,無條件退款或者換貨。不過,他們也明確說明:這一舉動只是出於「謹慎」,並不是認定奶粉存在問題。至於真相,他們也等待主管部門的調查結果。

22號,新聞媒體廣泛報導了沃爾瑪的行動。在這些報導基本上平實的報導了事件,並沒有對事故原因進行「判斷」,也沒有譴責廠家的「黑心」,也是跟沃爾瑪一樣等待主管部門的調查結果。

雖然如此,該奶粉廠家的股價還是下跌了10%。廠家也沒有氣急敗壞,只表示他們的產品在出廠前經過檢測,是合格的。而公眾情緒也很穩定,大家都在等待主管部門的聲音。

12月30日,CDC心和FDA(食品藥品管理局)發布報告,公布了調查進展。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 那段時間CDC還收到了另外三起克羅諾桿菌感染報告,他們完成了其中兩起病例中的細菌DNA檢測。結果發現兩起病例中的細菌基因序列不同,說明它們並不是來自於同一源頭。

第二、在死亡嬰兒留下的開罐的奶粉、配奶粉的水,以及配好但尚未喝完的奶中,CDC都發現了克羅諾桿菌的存在。

第三、FDA檢測了與死亡嬰兒所用的同一批次,但是未開封的的奶粉以及水,沒有發現克羅諾桿菌的存在。

第四、FDA還檢測了生產奶粉和水的設施,沒有發現該細菌的存在。

根據這些結果,FDA和CDC認為沒有證據顯示奶粉和水在生產和運輸分銷過程中受到了污染。所以,廠家是無辜的,消費者可以繼續使用該批次的奶粉和水。

FDA和CDC表示將會繼續調查各起病例的的感染原因。不過對於公眾來說,這些信息已經提供了足夠的「真相」。人們更關心的是,自己應該怎麼辦。這一份公報也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建議:

首先,克羅諾桿菌感染的症狀是發燒,以及食慾不振、啼哭和吵鬧。如果沒有這些症狀,就不用擔心。如果有了這些症狀,就需要求醫,通過醫學診斷來確診。

其次,CDC強烈推薦母乳餵養。

第三,如果不得不餵養配方奶,公告還提供了安全操作配方奶粉的指南:每次配奶之前用肥皂洗手;奶瓶等各種接觸配方奶的器皿都用清洗劑和熱水洗滌;需要餵的時候才配,配好立即餵,沒有餵完的就扔掉;遵守奶粉包裝上的要求等。

至此,這一「死亡事件」算是塵埃落定。不管是生產廠家、經銷商還是消費者,都恢復了事故之前的平靜。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雲無心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