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實拍:瑞士的傳統農民家庭是啥樣?(組圖)


透過霧氣發現兩棟極為樸素的房屋


此時好奇心再次驅使我朝房子走去

或許是聽到了什麼動靜,當我走近房屋之後一個年約六七十歲的老人從房子裡走了出來。令人意外的是這位老人竟然會說一些簡單的英語。得知我是來自中國的遊客,老人為我打開了鐵門。此時好奇心再次驅使我朝房子走去


這棟房子實在有些破舊,我有些不解地問老人是否住在這裡。聽了我的問話之後老人笑了……

原來這是供牛休息睡覺的地方-我好奇地問那些在各處吃草的牛能否自己回家?老人告訴我說大部分都能自己回來,如果數量有出入的話他們就會尋著牛鈴聲去尋找。

我又問了一個最想問的問題,就是他們一家是否靠養牛為生?老人笑著說自己是來給弟弟幫忙的,弟弟專門在這裡養牛並生產乳酪,說著就帶我朝他弟弟的房子走去。


這棟二層小樓就是弟弟做乳酪的地方-樓下是生產車間樓上用來居住。

  
這棟房子的門前停放著一輛超級袖珍的手扶拖拉機,也不知道具體是做什麼的、怎麼駕駛?


老人把我請進了弟弟的院子。


果然一進屋就聞到一股強烈的奶腥味,架子上擺放著正在風乾的乳酪。

老人的弟弟也會一點英語,他掀起塑料桶讓我看剛剛做好的乳酪-他告訴我像臉盆一樣大小的乳酪從液體的牛奶到變成固體的乳酪大概只需要三四個小時的時間。


而這口巨大的不鏽鋼鍋就是生產乳酪最主要的環節。


初步成型的乳酪都泡在水裡,不知道這個步驟到底起什麼作用?
  
我詢問這些乳酪的價格,老人告訴我說每公斤乳酪的價格是16瑞士法郎,大約合124元人民幣。


這個設備是我隨手拍的,忘了詢問用途。

樓上的陽臺種植著鮮花,據說瑞士政府要求每家每戶的窗口都要點綴鮮花,而這些花種的費用是由政府來掏腰包的。除此以外,每隔一段時間,房屋的外牆都要進行粉刷,如果因為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你的房子沒有進行翻新粉刷,還會有「多管閑事」的鄰居向政府相關部門舉報,然後政府的工作人員會聯繫房主,詢問沒有粉刷房屋外牆的原因……

從山上下來的時候遇到一個小村莊,一村民告訴我說在山上養牛以及開小作坊生產乳酪的那些人其實並不富裕-或者換句話說他們應該算是瑞士的「窮人」了,只是瑞士的貧窮與中國的貧窮在概念上還是有所區別的。因為從事農牧業能夠得到政府的生活補貼,所以生活上是不成問題的,不過是勞動辛苦一些罷了,大概也沒有時間和多餘的錢去海外度假吧……

 

聽完陌生人的介紹之後剛好在附近又看到一個正駕駛著拖拉機忙碌的農民,他家的房屋在這個村子裡算是最為樸素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