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養生法(上)
易經養生法 第一篇:
養生先養氣—「氣」是生命的本源 人活一口「氣」
腎精之氣是先天而來、與生俱來的。它不像空氣、水谷之氣通過後天的呼吸、飲食而得來的。這種氣和精有密切的關係,它對於人體來說就像個火種,所以要節約使用,這個氣你要用完了,那麼你的腎陽就會稀,命門就會衰,你的生命之火也將熄滅。所以,關於腎精的這個氣,我們一定要保養
氣是人的本源
我們中國人常說:「人活一口氣」,那麼在易學和中醫上,這個氣到底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氣對於生命到底有什麼重要意義呢?我們又應該如何保養我們體內的氣呢?
早在三千年多年前,當人類思考「人怎麼樣來的」這個人類起源命題的時候,在世界很多地方的人回答不出,就說人是上帝創造的。唯獨我們東方的《易經》就說不,我們的祖先認為人是一種物質構成的,這種物質就是「氣」。
《易經》中有非常著名的八個字:「天地氤氳,萬物化醇」。就是說最早的混沌原始之氣,是構成人的最早的基本元素。人是由「氣」化成的,由此來解答生命的起源 。這個氣就是宇宙的運動,宇宙運動以後就產生了這個氣,即「天地氤氳,萬物化醇」。
我們再看「易「字,「易」在甲古文中,是一個像形文字。它由一個太陽和一個月亮組成,由此可知它是宇宙天體的一部分,強調的是宇宙天體運動。最早的人類就是由氣慢慢演化成各種各樣的物質,最後演化到人,然後男女交媾,陰陽合德產生人。
這就是說人的產生,從古至今都是經過了氣的物質化,這是個過程,最後其實人的生存就是爭一口氣。《易經》告訴我們這個「氣」是一種「氤氳之氣」,這氤氳之氣開始就是一團氤氳在一起的氣,然後陰陽氣化形成陰氣和陽氣,陰氣陽氣相互作用,才誕生了各種各樣的萬事萬物。易經中講: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像,四像生八卦。由此可見生命的形成,是逐漸的氣化過程。陰陽二氣相互作用化生萬物。
那麼《易經》中究竟告訴了我們哪些養氣的啟示呢?
《易經》有個卦叫乾卦,乾卦代表陽氣。潛、見、惕、躍、飛、亢是乾卦的六個爻。這六個爻表示了乾卦通過氣的潛伏,發展到頂點,然後收回來又潛伏下來。這個陽氣發展盛衰、潛藏、變化規律告訴我們:人的陽氣要善於潛藏 ,也要善於用;過度的用氣,不停的消耗氣,多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易經》告訴我們如何掌握這個氣,何時大用,何時小用。
支撐人生命的三種氣
氣,它有三個含義。
第一個含義是輕氣,就是空氣。
第二種含義是什麼呢?我們知道,「氣」的繁體字是氣下面加一個「米」字。它說明瞭「氣」含有水谷之氣的意思,這種氣是給我們身體增加能量的,你不吃飯,就會氣不足。《山海經》中提到了一種動物,青色的毛,紅色的腳,只有一條腿,它有一個特點是只吃氣,其它東西不吃。這就給我們後人的養生創造了「辟谷」這一理論。什麼叫辟谷?就是不吃飯只吃氣。這種生存方式可以鍛練人體的生存機能。那麼它可以起到什麼作用呢?可以起到排毒、瘦身的作用。不過,我們現代人講養生,可以通過排毒,可以通過調理氣息,但沒有必要一點都不進食。不進食的話對我們身體來說會有不良的影響。所以,對於「辟谷」,我認為還應該辯證地看待。我們古代道家有「食氣功」的養生方法,就是吞嚥這個氣,叫做吞日精和月精,那就是在太陽剛剛初升的時候一次,日中時候一次,日落時候一次,共三次。我們面對日光做深呼吸,同時把這個日光中的氣叫做日精,可以增加我們身體的陽氣。
第三氣就是藏於腎精的這種氣,就是元氣,它和腎精有密切關係。因為這種氣是化於精,而精是藏於腎的。古代「氣」字也寫作「炁」。它是「無」下邊加四點水。這說明,「氣」是從「無」中而來,是先天而來、與生俱來的。它不像空氣、水谷之氣通過後天的呼吸、飲食而得來的。這種氣和精有密切的關係,它對於人體來說就像個火種,所以要節約使用,這個氣你要用完了,那麼你的腎陽就會稀,命門就會衰,你的生命之火也將熄滅。所以,關於腎精的這個氣,我們一定要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