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看中國交通老外比中國人會過馬路

中國步行者交通安全守則——其一,綠燈的「新」概念:行駛的車輛往往無視信號。過橫道的時候,必須注意前後左右,否則後果自負;其二,請熟悉「車輛優先文化」。車和摩托車頻繁不顧為步行者設計的交通信號,很多時候步行者不得不讓車;其三,有車輛會不遵守停止線,因而要時刻留意車行,並與車輛確保安全距離。

關於交通方面的本土化問題,在中國,會有兩種類型的外國人:一是,比中國人還會過馬路的老外。他們一般比較年輕,大概20左右,其中,西方人比亞洲人多一些;二是,面臨橫道線總是猶豫不決,不知什麼時候才可以過。他們的特徵是,年齡比較大,言行舉止更穩重一些。

在中國過馬路的最佳方法不是綠燈時過馬路,而是人們過馬路時(無論綠燈還是紅燈)敏捷地跟著他們過馬路。

在美國過馬路,是車讓人。但在韓國以後,卻是人讓車。但近10年以來,韓國也逐步形成了車讓人的習慣。

而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末到現在,在本質上,中國交通文化沒有顯著的變化。優先順序一直是車輛>電瓶車(或自行車)>行人,但是也有電瓶車擠進去汽車被迫讓道的時候,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行人永遠是排最後的。

為了改變這樣的情況,有關部門已在方方面面做過很多努力:宣傳交通法規、創建文明城市等等。因此,他們想藉助的奧運會、世博會,但這些都早已結束。但如今,中國交通變化遠遠小於當初的期望。

在奧運會和世博會時,中國交通文化上曾經有過一些變化。但可惜的是,奧運會和世博會結束後,人們的習慣立即回歸了以往的狀態。

進入21世紀以後,中國正在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很多變化還是侷限於硬體上的變化。

經過奧運會和世博會後,北京、上海的交通設施改善了很多,兩個城市的地鐵已經四通八達,可是交通意識沒有跟著環境的變化而發展。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