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先判後審 靠山 保護傘一點一點被擠出來

薄熙來被免去重慶市委書記職務及其後續事件,目前還在繼續發酵,如同一部宮廷政變混合著政治偵探題材的電視劇連續劇,令人目不暇接。薄熙來事件不僅從上到下強烈震動中國各個層面,也引發國際社會的矚目,今天我們連線美國「動向」雜誌主編張偉國先生,請他來分析一下薄熙來事件對中國政壇和社會的影響。

法廣:張偉國先生你好,薄熙來的仕途,在免職前,已經因為他的親信王立軍事件,蒙上重重的陰影;免職後,中國軍方領導人要求部隊「聽從胡錦濤的指揮」、與中央保持一致;在重慶,該市領導層也大洗牌;你是怎麼看這件事?

張偉國:薄熙來是王立軍這樣一個多米諾骨牌引起的連鎖反應,它的震撼越來越大。中國政壇林彪事件以後,好像這次事件帶來的衝擊,它的廣度和深度都有過之。那麼正是這種情況,它引起的高度關注,也就不奇怪了。有人把重慶事件,從王立軍引到薄熙來,事實上這幾天又引到了周永康,即變成北京事件。如果講薄熙來被免職以後,中國很有名的北大教授孔慶東,把它稱作是反革命政變。我們講:它如果是一種不實的,一種誇張的說法的話,那有一點是肯定的,當局採取的防範措施,就是防止政變的措施,至少是在陳希同下臺,陳良宇下臺過程當中沒有的看到過的,而是與林彪那個事情,八九年六四的這個事情是相似的,那個是千真萬確的政變。也就是說:它在防範的過程當中,已經採取了防範政變的手段,潛意識裡,我相信大家應該明白:當局決策就是把這個當成一場政變來對待的。它採取的一些反控措施,不管是很多網上面的一些言論現在被批評為謠言也好,還是當局在各級官員要求與中共最高領導保持一致,這樣一種重新宣誓效忠的做法也好,都與發生重大政變過程,好像這樣一個特殊的做法是相似的。

法廣:薄熙來被免職之後,他個人和家人,在經濟和國際人際關係方面的很多事都被揭開,你怎麼看這些醜聞?

張偉國:我想這是中共的一個常態,就是一個領導人下臺以後,他以前被包裝的冠冕堂皇的醜事,都會逐漸的揭露。陳希同是這樣,陳良宇是這樣,在早林彪是這樣,到文革的時候,這些被打倒的領導人更是這樣;揭下臺領導人的短,把他們批倒批臭是共產黨黨文化裡面一種必然的做法。

薄熙來一方面,他自己也已經意識到,所以在兩會最後一次露面,對記者講話的時候,他已經講到了,對他潑髒水,對他的家人潑髒水等等,等於給大家打了預防針;那另一方面呢,看得出來,六四以後,曾經一度共產黨的權利交替,在江澤民、胡錦濤那個過程中比較平和,大家以為共產黨已經建立了一套全根基的自主模式,現在在推銷的所謂中國模式的一部分,中國在制度上已經走出來了。

但是,薄熙來現在這個情況發生恰恰證明,不管是他自己在重慶搞的「唱紅打黑」,還是他下臺以後,對薄熙來的政治和非政治的揭批,都反映出,中國這種制度並沒有建立起來,權利更替的程序還是隨意性非常大,黑箱作業、不民主性,它的這種不可預測性和以前沒有什麼區別,導致文革發生、導致以前發生這些路線鬥爭、權力鬥爭的政治基礎始終存在著。而且通過這次薄熙來事件,又有很充分的展現。

我們看到的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薄熙來熱衷搞文革、熱衷唱紅、熱衷於搞運動模式,那麼現在在處理他的過程當中,事實上真正的司法要能起到公正的作用,依法來懲處他,或者是調查他,也非常的困難;共產黨對於他還是用家法來處置的,不是用國家的司法來處理的。那麼這一點來講,反映出中國社會,文革結束三十多年,這麼長時間裏,經濟雖然有一個長足的發展,政治還是在原地踏步。

法廣:你剛剛也說到網路上,網民熱心評論、分析這一事件,為了限制這些輿論,3月31日中國實施網際網路清理行動,官方關閉了多家網站,逮捕了人,並暫停三天微博的評論功能。這又是為什麼呢?對此,你有何評論?

張偉國:從這裡可以看出來,薄熙來這件事情並沒有因為他的下臺而結束。實際上,高層因為對怎麼處理薄熙來的意見,也就是說對薄熙來怎麼定性,現在薄熙來的狀況就有點像是人已經被判刑了,但是理由,到底給個什麼罪名還沒出來,先判後審。那麼在審的過程中,看得出來,中南海意見不統一。甚至於把薄熙來後面這些背景,也就是他的靠山那、保護傘那——周永康、上海幫,像擠牙膏那樣一點一點弄到台面上來。

原題: 薄熙來事件顯示中國權力交接制度尚未建立

本文留言

作者張偉國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