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在日本影樓的經歷

 2012-04-10 13: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上路純粹是受了一位朋友的騙,把俺騙上了佳能這個賊船。朋友是發燒友,一次和他一起逛一家器材店。看到一臺二手的EOS-1n,朋友一通吹噓,慫恿俺買了下來。後來,邊照邊買,又添了數隻鏡頭和兩個機身,附件就更別提了。那篇漫漫器材發燒路,我除了中畫幅一步跳過以外,已經走了一遍了。可技術仍然不怎麽樣,想來十分慚愧。在朋友中攝影有了一點小名氣後,有一天,一位朋友遇到我時說‘一家影樓正在招工,你那麼喜歡攝影,干什麽不去試試’,我的日語很爛,一想到作攝影師要和顧客充分交流,我就萌生了退念。在那位朋友的一再鼓勵下,我才答應去試試,現在想來,對那位朋友仍是充滿感激。

影樓的考試並不難,通過後我把拉我上船的那個朋友也介紹到了那裡。攝影師的主要任務是給顧客排婚禮場面。拍攝內容主要是抓拍,沒有擺好姿勢的擺拍。為保留現場感,全部禁用閃光燈。器材由影樓提供,器材人手一套,每套內容如下。

1機身兩臺,兩臺Nikon F3或兩臺Nikon FM2或兩臺 Nikon FM3A
2 鏡頭兩隻,Nikon MF24mmF2, Nikon MF85mmF1.4, 分別裝在兩個機身上。
3 使用副食400負片,偶爾也用正片和黑白。

我想各位看了以後一定很驚訝,我剛開始也是非常吃驚。抓拍居然用手動?抓拍居然用定焦鏡頭?居然不用閃光燈?和國內的流行觀念格格不入。我向上司提出這幾個疑問,他的解釋我和我的那位朋友根本不信,但事實勝過雄辯,不久後我們兩個就服氣了,解釋如下。
1. 相機自動對焦雖然快速精準,但因為拍攝時重在一個抓字。自動對焦後的重新構圖即使只花零點幾秒,也經常貽誤戰機。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在暗處,自動對焦常常罷工。所以我現在即使工作時用自己的EOS相機,也改成手動對焦。
2. 環境光線不夠,又不讓用閃燈,鏡頭的光圈就格外重要,正是因為光圈的原因,才不用變焦而用定焦頭。兩隻定焦一隻用來拍大場面,一隻用來拍特寫。
3. 手動機身過片不一定慢,那位上司隨手抄過身邊的一隻相機,裝上膠卷,讓我從門口用正常步速走到牆角。在我走的大約4秒間,他給我拍了5張,然後馬上衝洗,張張不虛!這可是過片,對焦,按快門一氣呵成。只聽啪,啪,啪。。。

幹了一段時間,說說感想。
1. 國內的沖洗水平真是。。。罈子裡可能有些大蝦在沖洗店干,我就不往下講了。這點給我印象最深。
2. 尼康的那款85mmF1.4真是太棒了,我簡直找不出合適的用詞來讚美它。即使自己用著Canon的L鏡,它也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其它值得提的事情還很多,要是寫成流水賬,幾千字也不止,就先談這些吧。希望能對大家有一點幫助,更歡迎有經驗的大蝦排磚,多交流。

 

補充

趙老師:別客氣,大家多交流吧。
DCFAN:我確實想上些片子,但是因為涉及到肖像權問題,咱又在人家的一畝三分地,不得不小心一些。但我想上些風光,靜物之類的是沒問題的。

我並沒有鼓吹手動的意思,只是覺得手動與自動在特定的場合下各有各的優勢。我的工作就是給人拍攝婚禮,大約幾個月前罈子裡討論過拍婚禮的話題,大家基本一致認為自動對焦,變焦鏡頭,閃燈是標準裝備。可我感到自動對焦在某些情況下也有不便,比如暗處的對焦。誰都知道變焦好用,但因為不能用閃燈,不得不用大光圈的定焦。

大家好像對那位日本朋友的過片速度很感興趣,其實我很不讚賞他的粗暴操作。他哪裡是使用相機,簡直是在糟蹋相機。他的左手並不是托住機身,而是直接攥住鏡頭。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緊緊握住鏡頭接近相機介面的地方,用左手無名指和小指配合對焦,右手過片。他的左手一定握的很緊,因為即使右手快速過片,相機也絲毫不見晃動,緊緊跟著被攝主體。在過完片子之後,對焦也完成了。確實很迅速,但相機要足夠結實才行。我曾想過,這種粗暴操作要是換了國產兩鳥。。。影樓的器材雖好,但是磨損也較嚴重。

簡單談一談日本人的結婚儀式。
日本人的結婚儀式日語叫「結婚式」,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叫做「舉式」,第二部分叫做「披露宴」。
舉式也就是儀式的意思,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日本傳統的儀式,叫做「神前結婚式」,另一種是西方傳來的在教會舉行的儀式。

教會的結婚儀式大家比較熟悉了,婚紗,紅地毯,鮮花,牧師等等。我比較喜歡這種儀式,看著新人笑容滿面,不僅客人,連我們這些攝影師的心情都挺舒暢。

神前結婚式就不同了。一個挺喜氣洋洋的場合,被弄得莊嚴肅穆,甚至有些陰森。大廳正中供起一座神龕模樣的東西,前面還擺上供桌,放滿五穀,水果等等各色祭品。讓一個道士模樣的人在前面揮著拂塵裝神弄鬼,唸唸有詞,灑酒祭拜天地等等。如果沒有新人在場,你肯定以為是在祭祖。因為有「神」在場,規矩甚多,場中極其安靜,連攝影師都不能走動,客人更是大氣也不敢出。我拍過若干次神前結婚式,心情都十分壓抑。以前日本都是神前結婚式,但近些年,教會式越來越多,已經佔了大約六,七成。披露宴就是一個大宴會,內容千篇一律,只不過是新人和客人不同而已,拍過幾次之後,就知道都有哪些安排,下一步都是什莫了。總的來說,日本的結婚儀式十分單調機械,只要拍上幾次,馬上就輕車熟路了。

相機,尤其是好相機,在我們眼裡還是很嬌嫩的東西,但在這兒的這幫日本人眼裡,簡直是些玩具。尤其是機身,碰得丁丁噹噹的還不當一回事。更有甚者。。。我剛開始時都看得直傻眼,後來可能因為干久了,也沒什麼了。NikonFM2與F3質量明顯分出高下,我和我的那位朋友已經發現了數臺有機械故障的FM2,但至今我們還沒發現F3有什麼大毛病,連外表的磕碰痕跡都比FM2少得多。我在來這個影樓之前,沒摸過手動機器,幹了一段時間後才發現手動機的巨大魅力,(俺可不是什麼托兒)。我曾經問過老闆,影樓退役下來的那些機身鏡頭都做何處理,我有購買意向。他笑了笑說,你還是買新的吧。我的那位發燒友朋友私下對我講,這幫人用機都很狠,好多機器傷痕纍纍,真不如買新的。我也就作罷了。說實話,我想上尼康手動,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那款ais85mm f1.4, 我儘管說了很多個「好」字來誇讚,仍然還要再講幾個:太爽了,太爽了,太爽了,我哪一天弄到一臺尼康機身,第一個就去買它!

Hawk:我在這裡讀書,resiniferatoxin是我研究的一個化合物的名字,順手拿來做網名。
燈光的條件確實不好,很多時候用1.4的光圈,快門也只不過是15,30分之一秒的樣子,有時還要更慢。我們通過第一次考核後,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培訓,內容之一就是練習手的穩定度,有幾次晚上7,8點鐘,在影樓臨街的院子裡,放上一張桌子,上麵點上一根蠟燭。每個人都拍上十來張,只拍蠟燭,最後講評。蠟燭的火苗讓風吹的搖搖擺擺,用最大光圈也不過1/4,1/8秒,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皮拍(結果你可想而知,就算拍清楚了蠟燭,也拍不清楚火苗)。大光圈景深很淺,但也沒有辦法,一旦不小心前後挪動一點兒,主體就看不清了。這裡結婚式現場極少用日光燈,而用大功率白熾燈,射燈的場合比較多。洗出來的片子不是發綠,而是發黃色,就是那種電燈泡的光線的顏色。他們並不調節(能不能調節這我就不知道了),任其自然。這個影樓裡,我們只管拍攝。沖洗、放大、裁片、製成相冊這一類的工作由女性職員來做。顧客付錢給我們,最後拿到的是一本本製作精美的大影集。

以前我也曾經懷疑400的顆粒太粗,但實際上並不明顯,幾乎看不出和100的有什麼差別。有幾次,因為現場光線實在太弱,我們用的是800的膠卷,效果一樣挺不錯。這裡用的負片統統都是富士,正片和黑白有時候用柯達,富士膠片的包裝是白色的,市場上極少見。不知是從哪裡弄來的。

hawk兄:謝謝指教。如果「樹脂」這個名字大家用著方便,就用它吧。我在註冊時試了兩個名字都不能用,一著急才用了這個繞嘴的名字。resiniferatoxin是一種來源於胡椒的化合物,辛辣程度比泰國胡椒強數十億倍。我們在絕大多數場合,用的都是普通負片,我曾經見過我的搭檔用過燈光片,但也就是三,四卷而已。因為沒有親眼見到沖片,不敢妄言,但我想,應該是沒有調節。我其實是C家的鐵桿,在進這個影樓打工之前,從沒用過的N的手動機,面試時心裏十分惴惴。好在通過後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培訓,給了我一段時間去適應。記得那時白天做完實驗,傍晚時分趕到影樓,指導我的老師遞過攝影包說:先去找點兒有意思的東西拍吧!我就背上兩臺相機,在霓虹燈閃爍的大街上逛。。。

我從上路以來,一直很喜歡風光攝影,對抓拍幾乎一竅不通。日本人對我宣傳「手動機對焦快」我只是感到驚奇。我的那位發燒友朋友就不同了,他玩攝影已有多年,腦子裡的觀念根深蒂固,對日本人的那套理論簡直是嗤之以鼻,牢騷不斷(好在日本人聽不懂中文),後來才漸漸有所轉變。有一天,我和另外一人出門拍片,兩人到商定地點見面後才發現因為工作人員疏忽,沒有把我的器材拿出。我就自作主張,拿了自己的佳能去拍。從那以後,我經常用自己的器材拍片了,效果也挺理想的。

我並不主張把手動機無限制的抬高,說說感受,歡迎大家拍磚!自動:優點---對焦精準,速度快,我用佳能,感覺曝光補償也比較迅速方便,退片比手動迅速。缺點—-在暗處的自動對焦前後猶豫,常要迫使你改用手動對焦,容易誤事,另外,對焦後一般都要重新構圖,也容易誤事。手動:優點—-對焦隨心所欲,不再受限於那幾個對焦點;不受光線強弱影響。缺點—-對焦在匆忙時容易失焦,而且連拍速度不行(我是以我的技術來看,和那位日本朋友當然差遠了)。我再補充一點:我們是在抓拍,強調的第一點就是把該拍的都拍下來,動作不麻利一點絕對不行,而恰恰拍攝的環境又比較暗。正是在上述標準下,才有「自動不如手動」之類的結論出現,我前面提到的那個日本人,他和我一樣,喜愛風光攝影,他就用兩臺EOS-1。我的手動過片並不快,也沒什莫好方法,就是多練多拍。正像樓下說的那樣,有時候乾脆把焦距調好守株待兔,成功率倒是不低。

影樓當然也用120相機,這時就是擺拍了,機身用Mamiya RB67和Fuji69(恕小弟才疏學淺,就是那個有點兒像大個兒傻瓜的),鏡頭就用標頭。也帶廣角鏡頭,不過極少用到。幾年前,我在國內的時候,還不懂攝影,玩過的唯一「專業」的機器是鳳凰205,那時候用國產傻瓜拍照片,送到樓下的小賣部沖洗,那沖洗結果當然好不了。出來後,見到這裡的洗像才嚇了一跳,(原因可能是我學攝影以後,對照片的顏色開始注意了)。洗出來的照片和國內帶出來的照片一比較,真有質的區別,開始我以為是自己帶出來的照片褪色(確實有褪色),但是看看朋友剛從國內帶回來的照片,也是差不多一個樣子。我對比過兩種照片,國內的色彩不飽和、偏色、曝光校正的不好這些也就罷了,最顯眼的是照片短一截,難道是兩國度量衡不一樣?

「利用自己的興趣來賺錢」聽起來倒是很吸引人,但是興趣和工作是完全不一樣的。攝影當做興趣,想拍什麼拍什麼,不想拍的就不拍。工作呢,讓你拍什麼,你能不拍嗎?日本人總的來說很有禮貌,但是胡攪蠻纏的主兒,我也見過兩個。每出去拍一次,累得要死,而且影樓的那幫人真正喜歡攝影的並不太多(也許是日本人以另外一種我不懂的方式去玩攝影)。我和我的那位朋友干的時間也不算短了,有時和他聊聊,雖然玩到了想玩的器材,也長了不少見識,但是攝影的熱情,受了不小的衝擊。

這篇帖子的目的實際上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沒有別的意思。前些日子在無忌裡面看到了一些有關如何拍攝婚禮的討論,大家的結論大部分都是自動相機、變焦鏡頭、閃光燈等等,我覺得有必要把自己的一些經歷講出來給大家做個參考。我覺得器材的不同正應了一句話:最能適用於自己的器材就是好器材。我有時也用自己的佳能相機去拍婚禮,感覺不比影樓的器材差,兩者可以說各有優劣,我感覺自動相機此時的最大優點一是自動過片,另一個是迅速的曝光補償(機背轉輪)。但是,自動對焦鏡頭的手動對焦環一般都很窄,而且轉動行程短,精細調節上總有不方便,這些東西雖然慢慢拍時不會困擾你,但是緊急時有可能會成為影響你成敗與否的關鍵因素。

影樓的那幫人為什麼死要抱緊手動機不放,我也搞不清楚,我和經理聊過兩回,曾經問及過這點,他還是那個回答,什麼光圈大啦,對焦快啦,等等。我注意到影樓的很多高層人員都有至少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職業攝影經歷,幹過記者等等。這可能要談到尼康的歷史上去了,十幾年前,尼康可是行內老大(據說當時記者用的幾乎全是尼康相機),十幾年一路幹過來,這份感情就不淺了,而且上了歲數的人,在接受新事物方面總要固執一點,這好理解。

我只是想談談自己的經歷,並不想得出什麼大而全的結論。影樓的選擇,有其合理之處,因為這是在光線較暗的室內的抓拍,光線條件比較苛刻,所以也就不足為怪了。大家平時拍片,無論風光還是人像,時間上總不會太緊張,沒必要非要跟自己過不去。我喜愛拍風光,時間上允許慢慢構圖和對焦,這時候自動和手動對我來說,差別實在就很有限了,如果視力並不太如意,那還是自動相機更能與人方便。

回覆飯糰:

相機的快門聲和退片的聲音有時候的確比較討厭,這方面機械相機要好多了。婚禮的有些場合要求現場要非常安靜(尤其是該死的神前結婚式),這時相機在退片時「吱吱」的叫聲就特別刺耳,有時候能吸引不少人的目光,非常尷尬。我的辦法也不過是注意拍攝進度,避免在要求安靜的場合出現退片更換膠卷。如果經常拍攝安靜場合,現場的要求已經影響到你的拍攝和發揮,就需要考慮一下降噪了。日本有個攝影家叫立木義浩,他因為經常拍攝舞臺,就自己用木板製作了一個小箱子(比相機大不了多少),把相機放在裡面,周圍塞滿海綿。箱子的3個面上各開一個圓洞,左右的兩個用來伸進雙手操縱相機,前面的用來取景。根據演示效果看,非常不錯。當雜訊影響到你的拍攝的時候,哪裡還能顧及到外觀是否漂亮?出片才是第一位的。

和大家說說收費以及整個操作流程,我只在日本這一家影樓工作過,有些東西可能不具有代表性,大家做個參考吧。拍攝一天,包括儀式、宴會(披露宴),出2位攝影師,收費約在20萬日元(人民幣1萬4千)左右。有些客人要求從出家門的那一刻就開始拍攝,還要更貴一些,大約30萬日元以內吧。在影樓拍攝的婚紗照還要更貴,包括租用婚紗和禮服,有的大概要幾十萬日元上下。我幾年前和女友(就是現在的LP)回國辦婚禮,親身經歷了一次國內婚禮的全過程,當然也注意到了國內外的差別,我覺得真正的差別還不是在價錢上,而是服務的質量上面。

上面說的20-30萬日元包括:
1.膠片15-20卷,用富士400負片,另外加一些燈光片、黑白備用。兩名攝影師根據場合決定膠片在兩個人之間如何分配。
2.沖洗,全部在影樓沖洗。
3.裁片,製成相冊。大約1/3的照片被製成數本相冊,有些需要放大、剪裁。剩餘的所有照片和底片,連同相冊一起交給顧客。
4.攝影師的費用。

很多人對那個日本人的過片速度感興趣,這是我親眼所見,沒有什麼值得懷疑的。樓下有一位講到,當你不把膠片當東西的時候,就練出來了。確實就是這麼回事,我們培訓的時候,每次到影樓,先把自己的那一套器材領出來,然後聽老師給佈置任務,那時候影樓的工作人員就會送來整盒整盒的膠片放在桌上(每盒10卷),用多少隨便拿。培訓了不長時間,就把相機玩的非常熟練(我在這之前對手動機基本一竅不通),玩上十幾年,能到什麼程度可想而知。我相信我的那位上司沒有刻意去追求速度,而且我也發現他對於他自己的這種「速度」沒有什麼自豪感,對他來說,這種被很多人視作「絕技」的熟練程度只不過是他從事攝影十幾年的一個副產品。

我們的影樓規定:必須提前兩個小時到儀式現場。日本人的婚禮「舉式」一般在10點左右開始,那麼我們就必須早上8點到。趕到後先去找酒店的主管介紹一下自己,亮明身份,請對方帶領我們在結婚式場內和周圍介紹一下,務求熟悉現場情況。隨後,兩名攝影師在外面拍攝會場外景、按照場地情況商量當天的拍攝計畫。有時候新人交換的戒指會在會場前臺擺放,要抓緊時間拍幾張(一會兒就要收起來),沒有的話,還要和會場方面商量,請他們取出來...兩個小時並不富裕,剛開始覺得影樓這個規定吃飽了撐的,害得我有時天黑就要起來,後來才明白影樓的良苦用心。日本治安很好,尤其是結婚式場這種地方,根本不用擔心器材,何況攝影包也太大。我們的攝影包都放在不顯眼的地方,比如大廳的帘幕後、牆角的桌子下面等處,有時候有專門為攝影師提供的房間,那再好不過,需要什麼東西隨時去取,但基本所有的膠片都帶在身上。當然,兩臺相機一左一右背在身上難免磕碰,但日本人都不在乎,我在乎什麼?

再說幾句,前面我說到國內和日本比起來拍攝婚禮服務質量的差別,現在具體談談,給大家做參考。我自認為還是有些發言權,因為我的婚禮就是回國辦的,我的家鄉那裡是個中等城市,有些東西可能不具有廣泛代表性。日本人的特點,是正規、細緻、一絲不苟,有時候又特死板。在我們影樓拍攝婚禮,要提前至少兩個月預約,簽署協議書。隨後,影樓會向顧客提供一份非常詳細的表格,裡面列出了一個正規婚禮儀式的所有細節,大概有幾十項,比如:新人入場、牧師的宣講、新人宣誓、交換戒指等。顧客經過和酒店協商,標出所有當天會發生的項目,例如:在所有的五十項中,當天會發生四十五項。在這四十五項中,顧客需要進一步標出哪些項需要著重拍攝,比如入場、宣誓等。有些格外重要的場合,還可以進一步強調。顧客可以添加新的項目。

這份表格敲定、簽署後,一式三份,影樓、顧客、攝影師各一份,拍攝當天,兩位攝影師去取器材時,這份表格就已經由工作人員放到攝影包裡面了。影樓規定:兩位攝影師每人一套器材,分乘兩輛車去婚禮現場,有的時候會場挺遠,要開兩三個小時的路,再加上要提前兩個小時到,害得我天不亮就要爬起來。總之,一切成雙,兩個人,兩輛車,兩套器材,每套兩隻相機,不為別的,只因天有不測風雲,一人出了意外,另一人仍可以完成任務,人家結婚可是一輩子一次。付了錢你當時不到可是要吃官司的,影樓受不了。

到達後,會場主持人會給攝影師一份當天的安排表,內容詳盡,攝影師要和自己的拍攝清單對照,籌劃如何安排膠片,16-20只膠片兩人商量怎麼分(我從來都是盡量少拿),另外,還要商量入場時誰在前,誰在後;宣誓時誰在左,誰在右......實際上,多拍幾場後,兩人已經配合默契。影樓規定:攝影師不能出現在拍攝的照片裡,所以要躲開自己的搭檔,也要注意為搭檔讓路。影樓規定:儀式進行中,在場內攝影師不能交談,不能當著顧客和親屬的面翻看當天的安排表,不能......規矩甚多。有一項規定:不能收客人紅包。我第一次謝絕客人時,對方似有不悅,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遵守過這項規定,紅包照單全收,嘿嘿。

回到影樓,還要填寫一堆表格,寫當天的拍攝報告,交還器材。拍完的膠片寫上編號、標上日期、顧客姓名、攝影師姓名、拍攝的大致內容......放到專用的信封裡,封口,交給影樓工作人員。國內我們那裡給我的感覺,就是沒有什麼寫下來的東西,很多東西都是在電話裡商量一下,口頭約定,沒有細節的討論,一切都很模糊,隨心所欲,隨機應變。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國內我的那家婚慶公司攝影收費二百,日本那裡要貴出將近一百倍。

来源:網路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