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擷圖
人們患病時,樂觀者注意情緒調節,悲觀者往往消極沮喪。顯然,前者容易康復,而後者對消除病情不利。當代心理免疫學的研究表明:人在罹患疾病時,需要有戰勝疫病的信心,這樣可有效地調動機體內潛在的免疫力量,促進早日康復。這種心理上堅信自己能戰勝疾病的信念,有學者稱之為「心理免疫」。
心理狀態與免疫功能相關
英國皇家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曾對4750名癌症手術後患者進行追蹤調查,發現其中注意精神調節,相信自己能戰勝疾病者,10年以上存活率達31%;而那些精神沮喪甚至絕望者,絕大多數在手術後不久即死亡。有關專家指出,患病後講究心理免疫的人,之所以能戰勝疾病獲得康復,是因為精神因素與免疫功能密切相關,積極的心理狀態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研究表明,精神系統可通過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對免疫器官產生支配作用。積極的心理狀態能使這種支配作用增強,從而使抗體增多。另外,還可通過神經內分泌激素起作用,其中主要是腎上腺皮質激素。而病中精神頹廢的人,可反饋性地使血液中T淋巴細胞減少,且會抑制巨噬細胞的作用,此種改變則導致免疫功能下降。事實說明,在病魔面前,心理防線一旦崩潰,則後成為疾病的犧牲品。
樹立抗爭精神,可戰勝疾病
美國醫學專家邁弗裡德曼研究發現,敢於與疾病抗爭的人,之所以能夠延長壽命以致獲得健康,與人類本身內在的精神潛力密切相關。因人類的精神狀態與心理狀態能直接干預機體抗病能力,特別是增強對疾病的耐受力和抵抗力。全國各地抗癌俱樂部的很多樂觀抗癌成員,戰勝病魔康復的許多動人事跡,說明瞭抗爭精神確實是戰勝疾病的武器。缺乏抗爭精神,不良的心理狀態能影響大腦和機體免疫系統機制,減少體內固有的殺滅病毒病菌的能力,導致機體內有抗病能力的分泌物大量減少,結果病人在病魔的進攻下,很快失去抵抗的防禦能力而斷送了生命。
愛心可使患者早日康復
曾有一位名人說過,善良的愛心「是人生之花,是精神的高尚產品」。最近,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馬斯-瓦格納「多年來,醫學忘記了愛情是疾病防治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非常不對的。」愛心能使人健康,有一定科學道理。因為,人的情緒是由神經系統,特別是中樞神經系統所支配,大腦皮層對情緒起著控製作用,下丘腦、邊緣系統及臨近部位存在著「快樂」和「煩惱」情緒中樞,當愛心給了病人溫暖,可在下丘腦、垂體的作用下,使人的興奮性增強,腎上腺分泌增加,各器官彼此協調,心理平衡恢復正常。因此,充滿愛心的的人,能使自己的免疫系統得到加強,有利於抗病或不易生病。而患病者由於得到了親人和朋友的關心照顧,再加上合理的治療,就更有利於健康。其機理仍在於患者經常獲得良性刺激,使大腦皮層及神經體液功能處於平衡狀態,進而協調各器官的功能呈良好狀態,隨之,人體的免疫力也得到增強。
總之,心理免疫對於疾病防治至關重要。病人要樹立抗病精神,依靠科學和信念,調動機體抗病的能力,戰勝疾病。家人、親友和醫護人員,要有一顆善良的愛心,配合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耐心開導、勸慰,幫助患者築起戰勝疾病的「心理防線」,遵醫囑,妥善施治,必將出現「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喜人局面。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