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鑒 股市是牛是熊顯而易見

今年的行情越來越有意思,市場在上證2400點一線陷入震盪後,有敏感的媒體立即推出公私募觀點大PK的報導。報導稱公募基金代表王亞偉表示,A股不會有超預期表現,現在屬於季節性上漲。私募基金代表裘國根認為,今年A股展開一波中級行情是大概率事件,眼下的周線7連陽已經較為明顯地傳遞出中級行情信號。

究竟孰是孰非呢?

總結一下就是,公募基金相對謹慎,認為難有趨勢性行情。私募基金相對樂觀,認為至少有趨勢性行情,而且個股大有可為。我的看法是,以史為鑒,歷史總會是未來的一面鏡子,就看你從哪個角度看了。

1998年以來的信貸大放鬆,歷史上也就1992年可以借鑒。1992年在鄧小平南巡講話的刺激下,各地投資熱情空前高漲,當年信貸和投資的增長都超過30%。信貸與投資的井噴,直接推動當年股市從1992年底386點漲至1993年的1558點。伴隨信貸與投資增長的,除了股指,還有物價,從1993年1月開始,CPI就以同比10%以上的增速攀升,在1994年10月到達峰值27.70%。兩位數以上的通貨膨脹率,使得嚴控物價水平成為1993年下半年開始的宏觀調控首要目標。1993年6月,中央出臺了16條措施進行宏觀調控,從土地與信貸著手,強力收縮信貸。股市也從那時起應聲下跌,到1994年3月,滬指已經跌至800點上下。

但真正的恐慌性下跌還在後面。由於通脹依然處於20%以上的同比增速,政府對國債和三年期儲蓄推出保值貼補。保值貼補率對股市的殺傷力體現在,它直接提升了市場無風險利率水平。試想一下,如果無風險利率水平已經在兩位數,甚至高達30%,那麼還有誰願意把錢放到股市中承擔風險呢?在1994年3月推出保值貼補之後,滬指跌破當年的777點鐵底,不到4個月的時間就腰斬了,創下325點的低點。保值貼補率作為貨幣政策的調控手段,其作用與今日之存款準備金率在某種角度上相似。為遏制嚴重的通脹形勢,保值貼補率從1993年3月推出開始,一路調高,直到1995年7月才開始出現下調。通脹在緊縮政策的調控下,在1994年10月出現拐點(當月CPI同比增速27.7%),之後緩慢下行,1995年6月首次低於20%,因而保值貼補率8月才開始鬆動,並逐步步入下行通道。需要留意的是,保值貼補率自1995年8月步入下行通道且通脹繼續回落之後的5個月,即1996年1月市場見底512點,而後開始了長達數年的牛市。

而現在的情況呢?大家仔細看圖自然明瞭,等CPI明顯進入下行通道且預期利率政策有明顯鬆動時,市場才會真正出現大牛市。眼下很多藍籌股的確估值低廉,風險釋放得也較為充分,但是否立即轉牛,恐怕還有時日。當然,個別高速成長類公司絕不會隨波逐流,其實它們早已踏入牛途了。

本文留言

作者童第軼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