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華人經歷中日比較 GDP神馬的都是浮雲

 2012-02-24 15:2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華人親身經歷告訴你中日比較 GDP神馬的都是浮雲

中日差距一定是有的,但生活質量的高低不在於錢的多少。提高自身的素質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做好自己,不隨地吐痰、買東西自覺排隊,不說髒話、不在公共場所抽煙、不隨便丟棄垃圾、自覺遵守各項規則、法則。如果80%的中國人能做到,中國自然是最適宜人類居住和生存的地方了。

本人在中國長大,然後到日本也生活了好幾年,所以自認深深瞭解中國,也慢慢看懂了日本,所以看到網上很多關於中日兩國老百姓生活水平對比文章,覺得有些與事實中的情況不太一致,就在這裡通過衣、食、住、行和購物來對比一下兩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首先說購物,說買高檔品。日本的私家車是很普通的東西,日本人的月工資是35-40萬日元左右,通常在銀行、大手企業、IT和IT關連公司、商社、政府部門、自營業者的月收入更高,通常日本普通的大手企業(大型企業)普通正式員工的工資都在每個月50萬以上,甚至更高(包括每年兩次獎金)。(根據日本厚生省的調查,日本會社員的平均月工資在50萬日元以上,但我所知道的普通員工,每個月也就三十幾四十萬日元。)而日本一臺普通家用車的價格不到200萬日元,普通車型的價格與中國同價,甚至更低,也就是說用四個月的工資就可以買一輛私家車。而普通的數碼照相機、攝相機的價格比在中國還要便宜。比如可以用3萬日元買在中國出售價格在4000人民幣以上的相機。也就是說一個日本大公司的員工,可以用月工資的十幾分之一,購買中國外企白領一個月工資才能買到的東西。這就是生活質量的問題。

日本人的住房,每戶日本人基本都是住一戶建,也就是中國普通意義上的小別墅。價格在3000萬日元至 5000萬日元之間,折算成人民幣是在210萬-350萬人民幣之間,是一戶家庭6-9年的收入總和。這個價格正是中國北京或上海同等面積的房價。但在日本的收入卻是北京、上海收入的十倍甚至更高。日本人可以輕鬆的貸款買房,比如一套4000萬日元的別墅,首期只有100萬日元,然後每個月還6至10萬日元的貸款,40-50年還清。而在中國,貸款需要有各種各樣的條件,而且貸到款以後,一套40萬人民幣的住房,首期也要交5萬人民幣以上,然後也是40-50年還清,但還貸款的數額卻是一戶家庭超過10年的收入總和。而且,日本人住的是五六個房間、有私人停車場和小花園的家庭一戶建(別墅);而中國人住的是兩室一廳。

再說交通。日本的交通方便,四通八達,只要到過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的交通環境比北京、比上海要強上多少倍。而且交通費佔收入比例也比在中國便宜,比如,日本普通出行的電車票在130日元-300日元之間,月票是通常價格的一半左右,而且日本會社員的車費都是公司報銷。比如一個月收入40萬日元的普通會社的員工,每天通勤的費用也只有200日元左右,佔收入的0.5%,月費用通常在1萬日元左右,佔月收用的40分之一,而且費用還由會社負責。但在北京、上海,普通公司員工的月收入能達到3000元人民幣非常普遍,只有達到主管級的白領月收才能達到4千至5千人民幣,我指的是普通公司。而每個月的通勤費用要在60-100元人民幣以上,佔月收入的10%,而且很多情況下都要由個人負擔。

再說娛樂。

在日本旅行,比如去澳大利亞中檔的六日旅,費用在10萬日元左右,相當於月工資25%-33%;去加拿大、美國十五日游,費用在15萬-20萬日元,相當於每個人月工資的一半;去東南亞旅遊非常便宜,10萬日元可以游新泰馬一個星期。

而在中國,去澳大利亞一個星期需要人民幣8千以上,比日本還要貴,而且是月工資的2-2.5倍。去美加十五日游,費用在1萬5千人民幣左右,是月工資的4-5倍,去東南亞最近好像也便宜了,但也要8000人民幣左右,與日本相當,但卻是中國人月工資的2至3倍。

在中國滑雪,是按小時算錢,一個小時便宜的20元、貴的50元,一天如果想滑8個小時,需要花160-400元,相當於月工資5%-10%;在日本滑雪,按天算錢,一天便宜的7000日元,貴的1萬日元,相當於月工資的2.5%-3.3%,而且從早上九點,可以滑到晚上九點,隨便。

在日本看一場美國大片,價格是1800日元,相當於月工資的0.6%,但在中國看一場美國大片,價格在30-50人民幣,是月工資的1%- 1.6%,也就是說在中國看電影的價格是在日本看電影價格的2-3倍。是日本很多博物館、展示廳對學生都是免費,但在中國對學生也只是優惠;在日本很多體育設施,比如籃球場、小足球場、網球場對民眾都是免費開放,但在中國除了學校,想找個踢足球打籃球的地方越來越少。

說了這麼多,大家也瞭解了日本和中國的差距,但是不要氣餒,我們要拉近兩國的距離,取長補短,盡快的提高國民的素質,畢竟中國是我們自己的,是要我們去創造的。

說穿衣。日本現在的物價是全世界最高的,但遠沒有國內報導的那麼高不可攀。比如,在日本普通的時裝專賣店,買一件T恤,如果是日本以外的國家製造,價格在500日元至1000日元之間,日本本土產品的價格在1500-2000日元之間,佔月收入的0.1%至0.7%,冬裝外套的價格在1萬-2萬日元 (2萬日元的冬裝已經算是絕對高檔貨),佔月收入的3%-6%。而在中國,專賣店的T恤通常在50元人民幣有時候上百,按月收3000算,佔月收入的0.15%-0.33%,是日本的1.5倍;而冬裝的價格在200元人民幣至300元人民幣(這只是普通的牌子),佔月工資的5%-10%,也幾乎是日本的倍數。

再說吃。大家都說在日本吃東西貴,如果按絕對價格來看,日本的東西的確貴,但如果按月收入比率值來看,絕對不比在中國的大城市貴多少。再對比東京和北京、上海。一個三口之家的日本家庭,每個月的家庭火食費是在5萬日元至8萬日元左右,佔這個家庭男性收入工資的16%-26%。要注意,這只是按這個日本男人的最低工資標準,也就是月收入30萬日元,但根據日本厚生省的統計,日本2004年公司人平均月工資是在50萬日元以上,這裡的統計方式是扣除厚生年金、國民年金、國民健康保險以及每月的稅金後的最保守的數字。

而在中國的情況怎麼樣呢?一戶三口之家每個月的火食費更少要在400-600人民幣之間,可能更少嗎?那就按300-500人民幣計算如何?每天支出了10元至15元人民幣的火食費,這樣算便宜了吧?但也要佔月工資3000元人民幣的10%-16%,只比日本便宜不少5-6個百分點。這裡面的日本與中國的月火食費都是按最低標準計算。

而且,日本人非常注意節儉,在電視上經常有這樣一欄節目,給幾個人每人1萬日元,讓他們用一萬日元生活一個月,最後剩下錢最多的人是比賽的獲勝者。而在這檔節目中,用1萬日元生活一個月的人,通常都會剩下3千日元以上,最多的生活一個月只用3000多日元,相當於人民幣200元人民幣。

日本人出去喝酒,通常在1萬日元至2萬日元之間,可以吃喝得非常好,按月收入算也就相當於中國的100人民幣至200人民幣,但如果中國人要出去喝酒,通常也要花二三百,在我的印象中比日本要貴。

再說福利。

在日本因為每個人都有國民健康保險,所以去醫院只付擔30%的醫藥費。而在中國,雖然也有醫寮保險,但去醫院後只能在最便宜的藥物中享受這個優惠,而在很多地方,連做個CT都不享受醫寮保險,這就是差距。在日本,施行的是真正的義務教育,小孩子從上小學就不用花錢,不用交學費,家庭只負擔孩子的飯食、書本費,一年的費用在20-30萬日元左右,也就是家庭成年男子一個月的工資,這樣一直堅持到高中畢業。

當然如果在日本在選擇私立學校,價格也會高得驚人。但在中國,九年「義務」教育,還要交學費,雜費,亂七八糟的費用一大堆,一年下來多少錢?至少也要個三五千的吧。日本會社的員工退休,會拿到一筆不菲的退休金,這是會社感謝這位員工在會社服役了一輩子的感謝,雖然現在日本經濟不景氣,但少則一兩百萬日元,大手會社以及銀行、IT、商社有的可以拿到五六百萬日元,這只是普通員工,如果耗到部長(部門經濟)或以上的級別,這個數字就更高;但中國公司員工退休了,什麼都沒有。

退休後,因為日本員工都在工作期間交納了國民年金和厚生年金,一般每個月可以從國家領到15萬-30萬甚至更高的退休金(這不是政府公務員,只是普通日本公司員工),而這個時候的醫寮費用只花10%甚至3%,這種待遇加上存款,足夠讓已經還清了住房等貸款的兩個老生安心的渡過晚年。

而在中國,公司員工退休後還有多少什麼?現在的公司給退休員工支付退休金嗎?除非「人事關係」在公司的員工,多數合同員都沒有退休金,老了以後的生活保障很成問題,因為國家不管,要把這部分負擔交給公司,而公司又只負擔有「人事關係」的員工,對於普通員工只讓他們交養老保險,而這個養老保險交了以後,等到真的年老了,能從國家的社保局拿到多少?誰知道?而且,醫寮費用怎麼辦?中國的醫寮費用和藥品費用高得出奇,與人均收入絕對不成比例,中國的公司人老了以後怎麼辦?

来源:互動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