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列車整體衛生間,南車採購價30萬元,北車採購價120萬元
最新一期的《新世紀》週刊報導了奢侈動車的內幕。該刊根據獲得的一份動車組配件供應商目錄,查到令人瞠目的採購價,比如有2.6萬元的洗面臺、7.2萬元的洗面器、16萬元的VIP座椅等,遠遠超出市場價格的數倍。隨著記者調查深入,發現在昂貴的動車背後隱藏著一批神秘的供應商,它們通過錯綜複雜的權錢交易組成各種利益集團。
這些離奇的零部件價格多數受鐵道部高官操縱,他們通過制定供應商目錄,以及打招呼等形式,欽定供貨商,點制零部件,壟斷其中的價格與利益。據悉,這些壟斷供貨商分為三種:一是技術型壟斷,二是高官近親屬壟斷,三是關係營銷性質的壟斷。這些壟斷貫穿動車從引進到國產化的全過程,光鮮的動車實質上是掠奪性壟斷的產物。
通過利益輸送建立起來的動車,無論其上馬開工是否必要,都能將高昂的成本攤派給大眾。由於一些根本不具備資格的小廠商受到庇護進入,動車零部件質次價高,號稱要用20年的產品剛下線就頻發問題。有深厚背景的供應商對此漠然應對。2011年發生的溫州動車追尾事件,可算是為此種積蓄已久的動車問題撕開了一條縫隙。
老實說,奢侈動車背後的這些故事,權貴集團、權錢交易或天價零部件等等,都沒有超出一般人對利益集團的想像。自從前部長劉志軍及原副總工程師張曙光貪腐大案事發,鐵道部出現任何性質惡劣的問題,都在可預期的範圍內。《新世紀》週刊的報導不過驗證了輿論猜想。圍繞動車衍生出的既得利益集團,具有強烈的代表性。奢華動車的故事是從中國經濟崛起開始講述的,利益集團賣力地營造並兜售動車的寓意,將其比擬為中國模式的象徵。在完成宣傳後,則開始遊說數以萬億的投資計畫,國庫成了權貴貪婪謀取利益的源頭,各個層級、各式類型的利益集團像豺狼一樣瓜分動車項目。動車越是奢侈,藉助它們輸送的利益就越龐大,就越符合劫掠者的利益。
這些利益集團的內部也有競爭,一些關係弱的可能在利益重組時被排擠出去,但這改變不了動車利益集團的封閉性。這種封閉性建立在搶奪納稅人稅款的基礎上,以犧牲公共安全和大眾利益為代價的,在其藉助權勢進行的擴張和鞏固過程中,形成了中國獨有的貪腐模式。能否從根源上除掉鐵道部門的利益貪腐,也考驗中國反貪腐的決心和能力。
改革三十多年來,利益集團成為改革的阻礙。而鐵道部的改革,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從某種意義上說,改革能不能在鐵道部取得成功,決定了改革還能不能深化推進這一迫切命題。奢侈的動車就是極為生動的案例,從中可見改革的困難,同時顯見改革的必要。
改革的鋒芒要指向利益集團,假如只能等到奢侈的動車造成更多的災難時,恐怕一切都晚了。這是無法糊弄過關的,清除可恥的利益集團,雖然沒有時間表,但時間在飛快流逝;斬斷利益輸送的黑手,儘管沒有路線圖,但逐漸逼近誰也不能承受的底線。中國猶如一列奢侈裝扮的動車,要及時剎車,要調整到正確的方向上,否則後果可以預料。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