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天價「漢玉凳」罔顧的不是常識而是監管(圖)

作者:張楓逸  2012-01-29 23:5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這套「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臺(含坐凳)」拍出了2.2億元天價(網路圖片/看中國配圖)

春節期間,除去紅紅火火的過年新聞,一條「漢代玉凳」在貼吧、微博等網民聚集地引發熱議。這套「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臺(含坐凳)」拍出了2.2億元,成為2011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最貴玉器。但很多網友指出,漢代古人是席地而坐,凳子還沒發明呢!(1月28日《現代快報》)

不消專家從「漢代禮制、貴族文化特點和服飾要求」等專業角度提出質疑,單憑一般的歷史常識,網友們就已經戳穿了天價漢玉凳的畫皮。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漢代連凳子還沒發明出來,所謂的「漢代玉凳」難道是穿越而來?

然而,恰恰是這套被網友嘲笑為「作假不專業」的玉器,依舊被拍賣公司說成是一套「讓今人看後嘆為觀止,具有極高的收藏和歷史價值」的文物珍品,並最終拍出了令人瞠目的天價,這顯然是不正常的。連行外人都能看出假來,拍賣公司的鑑定專家豈能看走眼?買玉器又不是買白菜,買家焉能「人傻錢多」到這個地步?

近年來,「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藝術品拍賣市場表象繁榮,實則暗影重重。一些明顯作假的拍品仍拍出天價,其背後不同程度存在欺詐、自我炒作、洗錢行賄、貪污等不法行為。一些專家為了牟利不惜指鹿為馬,違心作假鑑定;一些書畫作者自賣自買,幕後雇「托兒」進行炒作,抬高二次拍賣流通的參考價;有的行賄者鼓動受賄者送拍贗品,然後當真品拍得高價,從而把黑錢洗白、完成行賄;有的國企負責人以企業行為投資競拍藝術品,私下與熟悉的拍賣人和買受人聯合做局,哄抬拍價,進而貪污差價部分。

誠然,收藏有風險,投資須謹慎。但假鑑定、假拍賣已經不單是藝術品收藏界的「風花雪月」,而是成為嚴重侵害國家和人民權益的一顆毒瘤。去年曝光的「金縷玉衣」就是例證。5位頂級鑑定專家為騙子自製的「金縷玉衣」開出24億元天價評估,建設銀行某支行輕信騙子的經濟實力,為其違規提供資金,最終損失5.4億元。

造假氾濫,源於法律之失。《文物保護法》中並未規定文物鑑定過程中哪個環節應負有什麼樣的法律責任,導致某些專家敢於為贗品開出真品鑑定;《拍賣法》中關於「拍賣人只要在拍前聲明不保證拍品真偽,便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的規定,更是成為部分拍賣行「知假拍假」的「護身符」。造假氾濫,更是監管之殤。與其他市場相比,國內藝術品市場可以算得上是「零監管」的市場,多年來一直放任自流,從未見處罰過一家違規、欺詐、拍假的拍賣公司和工作人員。

「作假不專業」的天價漢玉凳,與其說是罔顧常識,不如說是藐視監管,監管有多無力,作假就有多猖狂。當下,藝術品市場已經到了非重典治亂不可的時候了。一方面,完善法律法規,堵塞拍賣行和專家惡意欺詐,虛假宣傳的漏洞,同時,修復監管缺失,明確文化、工商、司法、紀檢等部門的職責,對藝術品拍賣的知假拍假、洗錢犯罪施以重拳。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