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只有統計局才能發布數據?

作者:陳季冰  2012-01-27 13: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在現代信息社會,各類數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根據數據——特別是經濟數據,而非民意——考核和拔擢官員的中國,它們當然就尤為性命攸關了。這不,中國的兩個中央級政府機構最近就為爭奪某個數據的權威發布權爆發了激烈的口水戰。

1月6日,國家統計局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一篇新聞稿,稱它自己所做的採購經理調查才是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是一個衡量製造業活動景氣的重要先行數據)的基礎,而6年多來一直與它聯合發布PMI數據的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CFLP)只是在統計局的委託下才有此資格。

這一表態引發了CFLP的強烈不滿,三天後,它在自己的官網上也發表聲明說,國家統計局準備發布的官方經濟景氣調查數據中不包括PMI,PMI指數的發布、分析、解讀工作等由CFLP會負責。聲明還宣布,由獨立機構發布PMI是確保公正性的通行做法,而自己擁有幾千家採購會員,而且是經中國國務院批准的唯一一家採購行業協會。CFLP的一位副會長稍後對上海《東方早報》說,「統計局有個別人看到我們的PMI數據做得好,就搞出些小動作,但這對中國PMI數據的影響很不好。」

我不是研究製造業的經濟學家,對中國的PMI數據做得究竟好不好不敢輕易下結論,但按照一個新聞工作者的慣常思維,我覺得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大可不必為誰有資格發布PMI大動干戈。事實上,就像所有媒體都可以發布新聞一樣,不僅這兩家,我認為任何人和機構都有發布PMI指數的權利。就我所知,境外著名的匯豐銀行多年來就一直發布中國PMI,且其準確性並不見得遜於統計局和CFLP的數據。

然而,在20年的新聞工作生涯中,我所遭遇的真實境況卻是不斷接到或聽到各種政府權力部門下發的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的規定、通知,它們一再強調:「除**部門外,其他個人和機構一概不得發布數據」,或者「必須以**部門發布的數據為準」。下達這類禁令的理由據說是:未經政府確認的隨意發布的數據會嚴重擾亂經濟社會活動的正常秩序。

這話聽上去讓人無比慶幸:幸好有政府替我們對那麼多事關國計民生的重要數據——諸如GDP和CPI——逐一把關,否則豈不是全亂套了!但仔細琢磨一下就會發現不完全是那麼回事:舉個例子吧,假如我現在拿個喇叭到大街上大聲宣揚:按照我陳某人的統計,201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不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9.2%,而是2.9%,試問,那些大權在握的政府要員、腰纏萬貫的資本家、學富五車的教授學者……甚至最默默無聞的股民散戶當中會有幾個相信我,進而依照我提供的數據去做決策?反過來說,如果我現在去買年貨,難道會拿著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裡的物價走勢分析去跟菜場裡的小販討價還價嗎?不用說,我只會價比三家,它們實際上也就是眾多不同的小販各自發布的「數據」。

因此,促進還是擾亂經濟社會生活的,並不是數據本身,而是做決策的人面對數據的態度。而人們對數據的信任程度,又幾乎完全取決於經驗對這些數據準確性的認知。一如其他商品和服務,競爭有助於提升數據生產和提供者的責任心和效率,從而促進數據準確性的提高。這意味著數據供應市場同樣需要反壟斷,特別是反對行政壟斷。

在我看來,政府部門內部的考核、分析、決策之類,完全可以要求以政府統計部門的數據為準。但政府沒有權力禁止其他社會團體發布數據,更不得強令民間的企業、個人和社會組織也必須依賴統計局提供的數據。至於那些故意造謠的,已有的相應處罰辦法足以應付。

政府的統計部門花了納稅人的錢去做數據調查和統計,那是它的本職工作。它的首要任務是提高自身數據的準確性,而不是用行政力量禁止其他社會組織自己花費成本去同它競爭。規定除政府統計部門以外的民間團體不得發布事關國民經濟的數據,究其性質差不多等同於禁止老百姓私下裡捐助行善、幫助弱者,而只能把打算捐助的錢統一上交給中國紅十字會,讓後者去包攬一切助人施惠的善事。所以我認為,假如匯豐銀行今後不滿足於僅僅發布中國的PMI數據,還想要發布中國的GDP數據,那麼國家不僅應該允許,甚至還應當予以鼓勵。

進而言之,事實很可能正相反,用行政力量壟斷數據供應,才是擾亂經濟社會正常秩序的罪魁禍首。這是因為,如同所有不受約束和競爭的權力一樣,對數據的行政壟斷導致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嚴重的統計造假和統計腐敗(相輔相成的所謂「數據出官」和「官出數據」),並使得中國的統計數據就像前文提及的紅十字會一樣備受質疑、聲名狼藉。

近年來,僅國家統計局內部被查處的官員就不在少數;而根據官方披露的數據,去年全國查處統計違法行為6.2萬多起,其中立案查處1.9萬多件。與此同時,普通民眾對政府公布的各類數據真實性的懷疑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鑒於去年以來美國大使館公布的北京市PM2.5數值與北京市的南轅北轍,北京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公開接收媒體採訪時說,「美國使館的數據和監測方法有太大問題」。我相信,既然這位官員如此言之鑿鑿,顯然其對美國大使館的指責不可能一點道理也沒有。但更加顯然的是,在北京的PM2.5這個問題上,全國人民中的大多數依然更願意相信美國大使館,而不是他們納稅供養的北京市政府環境檢測部門。

這就是數據壟斷的必然結果。放到更大的範圍去看,這也將是政府試圖排他地包攬一切社會事務的必然結果。

来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