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蔣介石與中共交手一生的三不態度(組圖)

 2012-01-27 14: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0
    小字

中華千古風雲人物:蔣介石與中共交手一生保存中華文化
--力拒共產黨在臺灣他對共產黨的態度: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


蔣介石偕夫人出席開羅會議,與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頁邱吉爾合影(圖片來源:中正文教基金會)

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字介石,原名瑞元,族譜上名為周泰,學名志清,祖籍江蘇宜興,生於中國浙江寧波府奉化縣溪口鎮,逝世於臺灣。父親是鹽商蔣肇聰,先後娶了三個妻子。原配徐氏、繼室孫氏先後病故,1866年,45歲的蔣肇聰再娶23歲的王採玉為妻,次年(1887年9月15日)長子出生,即在中國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蔣介石。

浙江鹽商之子 從小具領袖特質

蔣介石9歲時,父親過世,只得與母親相依為命。蔣母王採玉母兼父職,擔當起教育養護之責。王採玉對蔣介石的嚴格教導,使蔣介石對母親敬重有加。王採玉於1921年逝世,蔣介石還在其墓旁筑廬「慈庵」以為懷念,此後每次返鄉,必到「慈庵」靜住數日,以緬懷思親之情。

據說蔣介石從小就喜歡玩一種軍事遊戲,由他當領袖,帶領著一群小朋友東奔西跑,性格中與生具有的領導氣息似乎從年少時期就可看出。1906年,蔣介石已然長成翩翩青年,他對當時各種喪權辱國的事感到憂憤不服,於是在20歲時剪去髮辮,東渡日本求學。他進入東京清華學校之後,在其間結識陳其美,經陳其美介紹加入由孫中山於日本東京成立的中國同盟會,於是開始參加革命運動,並獲得孫中山先生的賞識。

追隨國父 獻身革命 


蔣介石隨侍國父孫中山先生,在黃埔陸軍官校合影(圖片來源:中正文教基金會)

民國前1年(西元1910年),在武昌起義中,他擔任攻打浙江省的先鋒指揮官,一舉光復杭州。而後又幫陳英士定下江蘇,光復南京,使江南清軍無法立足,並且奠定了革命軍在長江下游的基礎,士氣大振。此次革命的啼聲初試,使他立刻嶄露頭角,此後便一直跟隨孫中山,為革命事業而努力。

1923年蔣介石出任孫中山在廣州的大元帥府參謀長,其後更擔任黃埔陸軍官校校長;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他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繼續領導北伐;1928年6月北伐完成,結束軍閥割據局面,完成統一。1936年起,蔣介石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身份領導對日八年抗戰,1945年8月14日,八年抗日戰爭終獲勝利。

修道學常內省 日記曠絕古今


蔣介石墨寶:養天自樂箴(圖片來源:中正文教基金會)


蔣介石墨寶:事天自安箴(圖片來源:中正文教基金會)


蔣介石墨寶:法天自強箴(圖片來源:中正文教基金會)


蔣介石墨寶:畏天自修箴(圖片來源:中正文教基金會)

蔣介石不僅喜歡讀聖經,他更認真研讀道學書,而且也真的像道學家一樣進行修身。例如:
1920年1月17日日記云:「中夜自檢過失,反覆不能成寐。」
1922年10月25日日記云:「今日仍有幾過,慎之!」
1925年9月8日日記云:「每日作事,自問有無疚心,朝夕以為相惕。」

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郭岱君博士曾說:「蔣介石遺下的日記﹐本身就是一個‘曠絕古今’的奇蹟。因為蔣介石的日記從1915年至1972年﹐也就是至75年過世前﹐從不間斷﹐每天都寫﹐沒有一天缺的。蔣公一生每天都記日記,還有日反省、周反省、月反省﹐叫人覺得不可思議。」

三大事跡論功德

臺灣大學政治系明居正教授曾深入研究蔣介石一生的事跡,他表示,蔣介石一生有3大功績:一是奠定北伐完成中國統一大業、二是浴血抗日8年,保住大中華不受日本軍國主義迫害,三是堅決反共,守住臺灣不受共產主義荼毒。這3大功業足以讓蔣介石被尊稱為「一代領袖」。

一、奠定北伐完成中國統一大業


時任總司令的蔣介石在廣州檢閱北伐軍(圖片來源:中正文教基金會)

當時民國初建立即為袁世凱所竊,建立民主統一政府之目標未成,公元1924年,北方臨時執政段祺瑞邀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事,以期獲致全國統一;但孫中山於翌年3月在北京病逝,無法達成和議,遂留下遺言,囑咐同志繼續努力,完成國民革命。此時,北方軍閥混戰陷於無政府狀態,軍閥割地稱雄,連年兵禍,南北干戈不息,社會動盪,經濟萎縮,外又有虎視眈眈的日本及俄國,所以發動北伐,結束軍閥統治,統一全國,乃中國救亡圖存之要務。蔣介石因而於1927年到1929年率軍北伐,僅僅兩年期間便完成統一大業。也奠定日後抗戰勝利之基礎。

二、領導八年對日抗戰獲得勝利


蔣介石接受日本降書(圖片來源:中正文教基金會)

對日抗戰是一場極不對稱的戰爭,就環境而言,日本的國力正如日中天,足以與英、美、德、法、俄等強國分庭抗禮,而中華民國政府剛剛蕩平了閻、馮、李等軍閥的混戰,及共產黨的武裝叛亂,正處在「外求和平、內求進步」的艱難發展。

就兵力而言,據資料統計,日本陸軍可使用兵力已達四百五十萬;而我國除補充兵源外,僅有二百三十萬。在裝備方面,日海軍總噸位一百九十萬噸;是我國海軍噸位的十九倍日空軍有戰績兩千七百架;我國只有六百架。而當時我國軍步兵數人合用一支槍的情況時時可見,而日軍卻有完整之武裝戰力。日本一個師的總體戰力相當於我軍一個師的八、九倍以上所以「三月亡華」的口號絕非托大之詞。可是蔣介石卻能在這樣的情況下,帶領全國軍民打贏這場戰爭,實在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做到的。

三、堅決反共,使臺灣不受共產黨的荼毒

若非蔣介石力守臺灣使其不被共產黨所赤化,臺灣人民今天可能也會生活在中共鐵蹄下,過著沒有民主和言論和信仰自由的悲苦生活。歷史家常說:欲亡人國者必亡其史!共產黨在大陸取得政權之後,便開始了一連串的整肅運動,殺死了近億人,在一九六六年更發動了文化大革命,想要消滅中華文化,換上黨文化,從根子上變異所有中國人的思想。現在想要研究中國文化,都得到臺灣來,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因為這裡是保存中華文化最完整的地方。而這都要拜當年蔣介石堅決反共,才給後人留下臺灣這塊無共黨污染的淨土。

從崇共到堅決反共

其實,蔣介石之所以會堅決反共,是有一段歷史故事的:蔣介石早期本來是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他讀了很多馬列的書,嚮往共產主義。1923年,孫中山先生派他去蘇俄考查,蔣介石在船上還不停的學習俄文,說:「終於可以看到共產主義的祖國了。」

但是,三個月的訪問,蔣介石從崇拜共產主義到慢慢放棄,得出了「共產主義不適合於今日的中國」的結論,並給國民黨寫了一份觀感報告,可惜這份報告已經流失。

其實,在「中山艦事件」發生時期﹐蔣介石還是一個左派。但他開始懷疑﹕「共產黨加入國民黨,是為了革命事業﹐還是只是為了擴大共產黨的勢力﹖」他「不能理解。」而且,「為什麼共產黨到哪裡﹐奪權和分爭就帶到哪裡﹖」

經歷了這些過程,蔣介石漸漸由崇共變成「堅決反共」,他的思想是一步步轉變過來的。

此後終其一生,他幾乎都在以堅毅精神力拒共產黨,並竭力保存中國傳統文化流傳後世。國民黨退守臺灣時,他對共產黨的態度是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因為對於曾與共產黨交手一生的他來說,實在太瞭解共產黨是個什麼東西了;這是不曾在共產主義國家生活過的人民,很難瞭解的。

蔣介石的偉大貢獻:建立了沒有共黨主義的新中華民國


蔣介石終其一生幾乎都在以堅毅精神力拒共產黨,並竭力保存中國傳統文化流傳後世。國民黨退守臺灣時,他對共產黨的態度是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因為對於曾與共產黨交手一生的他來說,實在太瞭解共產黨是個什麼東西了......(網路圖片)

蔣介石在歷史上的定位,與共產黨的出現密不可分,他的偉大貢獻就是堅決反共抗俄,守住臺灣不受共產主義荼毒。雖然蔣介石在軍事行動方面沒有成功,但他在寶島臺灣建立了一個沒有共黨主義的新中華民國,臺灣才能享有國際稱道的「臺灣奇蹟」美譽。就像台大政治系教授明居正說的:「沒有蔣介石墊下基石,臺灣不會有今天的經濟成就、民主法治,因此,以‘一代領袖’尊稱蔣介石,應非溢美之辭。」此言誠屬中肯!!

来源:大紀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