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人能解美國房地產之困嗎?(圖)

據本週一上午的新聞報導,中國的經濟增長並不像投資者們預期的那樣糟糕。但在我最近一次的香港及新加坡之旅中——這可沒有上新聞——我觀察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即中國資本外流已呈洶湧之勢。

在九七回歸前夕,香港曾出現資本外流的現象。不過,港人預料的最壞情況並非迫在眉睫,在這一點明確之後,大部分外流資本又回到了香港——這促使當時的香港物價逼近歷史最高點。上個月,新加坡推出新法規,使外國投資者更難投資該國房地產市場。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我,他認為該法規將使新加坡的房價下挫30%。

為什麼中國富人如此急切地要把他們的財富轉移出去呢?這一點並不難想見——畢竟,得益於網際網路的存在,中國的富人能夠瞭解到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舉例來說,他們知道有些俄羅斯億萬富豪因為跟政府對抗而在一夜之間失去了所有財富,並身陷囹圄。

中國的富人也知道,在加拿大和美國這樣的國家,自己及家人可以享受到更大的政治自由,他們的財產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免受政府奪走一切的威脅。

而在中國,這種威脅似乎讓富人們感到擔憂。據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晨間新聞》(Morning Edition)的報導,伊利諾伊州會向那些在美國投資50萬美元的中國富人發放綠卡。我認為這是一種雙贏的做法——美國得到了刺激經濟發展的資本,而中國的富人獲得了更安全的財富保障。

一位中國富人這樣告訴《晨間新聞》,在中國致富的關鍵是跟政府合作。如果投資者跟政府的關係破裂,那他很有可能會失去自己的財富和人身自由。

正如我在去年12月份撰文指出的,中國政府不會顧忌參與私營公司間的競爭並為其中一方助拳,這樣的做法可能已經讓高盛(Goldman Sachs)投向凱賽生物產業(Cathay Industrial Biotech)的1.2億美元打了水漂,後者是中國的一家尼龍原料廠商。

不過,像高盛這種對知識產權的投資並不能吸引中國富人。而最重要的是,他們眼中的第一投資選擇乃是房地產。在中國,父母都希望能夠為子女購買房產,而且在能夠負擔的情況下,他們也願意為孫輩做同樣的事。

但中國的法律不允許私人擁有土地,這讓投資者們感到沮喪。中國政府將土地租賃給本國公民,並讓他們購買土地上的物業,而土地隨時可能被收回的威脅讓相關投資承受了極大的風險。

《晨間新聞》採訪了一位服務中國富人階層的財務顧問楊先生,他指出了美國在投資方面所具有的優勢。在美國,投資者可以擁有土地及其物業,並可以把它們傳給自己的子女。

中國銀行曾進行過的一項調查發現,中國身家百萬的富人中有60%已經移民或正在考慮移民。在上一個財年,約有3,000名中國富人申請了美國的投資者綠卡——2007年的這個數字是270人,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了83%。

對中國的富人來說,這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讓他們得到更好的教育,生活在更好的環境中,並免除被政府奪走一切的擔憂。

事實證明,美國現在有大量剩餘房產。2011年,美國共有270萬套房產的主人喪失了抵押品贖回權,這個數字還在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外流資本跟美國的房地產困境可謂天作之合。

本文留言

作者Peter Cohan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